一、如何让自己心理成长?
我们每个人依靠惯性生活着, 表征在我们的情绪、我们的行为中。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帮助自己,让自己进步,让自己的心理成长。
学会理直气壮,让自己自信地活着;
学会放下过去,不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学会调节情绪,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改变认知;
懂得心理规律,掌握恰当的方法,对心理成长重要;
随心而动,发现自己的本性,保留自己的特色和本性,做自己就好,自己喜欢就好;
二、如何用认知法重建内心?
改变认知,每天反省自己,一如:君子日参省乎己。只要每天反省自己,
经常改变自己的认知,慢慢就会走出心灵的困境;
认知直觉式思维的错误---类似于直觉的反映,改变自己的认知,理性分析事情,情绪就会趋于平静; 认知习惯性思维的局限性---类似于大家固定的行为与思想,改变自己的认知,改变习惯性思维,问题行为就会随之而变。
建立认知防火墙,防御曾经给我们带来创伤、难过的事件。一如禅家境界:看开看淡。
认知改变,情绪就会改变,行为就会改变;
说服自己,慢慢等待开悟,慢慢来,重建内心需要过程;
三、如何让内心强大起来?
第一思维:坏事变好事 《道德经》里说“转念之间,豁然开朗。”
第二思维:很正常,没什么 放下执着,向超然境界前进。
第三思维:顺其自然 努力去做,结果顺其自然。
四、如何提升自己的驱力?
每个人所有的抑郁与焦虑,都是因为太勉强自己;每个人的拖延都是因为驱力与意志的错位。
主动想象,想象一切美好的未来,可以增加驱力;
改变认知,树立目标,驾驭驱力; 调节欲望,转移注意力;
做事之前先热身; 借助外力;
五、情绪的奥妙是什么?如何看待环境影响?
不要让情绪积累;
寻找心理支持,及时宣泄与倾诉;
建立合理思维,培养率直心胸;
一书在手,一茶在口,内心便是无限澄明,我很清楚自己的优点,但是更多的是我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懦弱,新的阳光要洒下来,我要欣然生活,依然追求,不需要无欲无求,爱自己,爱生活,改变认知,改变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白天本真地生活在单位里,努力做事,晚上本真地生活在重建的内心世界,开心读书。
《内心的重建》——掌握方法论,实操更重要
内心的重建,字面意义就是之如何重新“建设”自己的内心。整本书通篇都在传递的一个观念是“认知变,情绪变”,这个“建设”,就是如何引导自己转换自己已经形成的对既定情形的认知,就是如何让自己走出悲伤忧郁愤怒的死胡同,转换情绪。《内心的重建》这本书就用丰富的现实案例,教给我们在不同问题上如何改变我们认知,重建我们心灵。方法要掌握精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本书中就主要传达给我们大家三种思维,也是书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三种思维。即,“坏事变好事”、“这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顺其自然就好”。
《内心的重建》这本书的作者胡春光,是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常年从事心理咨询及家庭教育咨询工作。在拿到这本书之前,看到网上对其评价颇高,比如“其所撰写的心理成长指导文章,累计访问量超过一千万次,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和喜爱”,故而对书的期待也很高。但是读到一半的时候就无法继续下去,觉得书通篇没有扎实的内容,仅仅是三种思维,案例说理也并不通透。但是我想,要想真正掌握一个方法,就必须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那我何不现在就运用三种思维来读这本书呢?
三种思维:
“坏事变好事”——坏事也有好的方面,或经过努力可能会变成好事。觉得这本书说理不扎实,那我为何不认真阅读书中的案例,自己去找到解决和说理的方向呢?这么丰富的案例可不好获得啊,这简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这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事情不像想像中那样糟糕,可能很正常,没什么。一本书别人说的好,不见得也适合自己,这很正常。能从书中学到点什么固然好,实在读不下去也没什么。
“顺其自然就好”:虽然事情有些糟糕,但是努力之后不妨接受现实,顺其自然。读读案例,实践一下三种思维,顺其自然就好。
用三种思维读完整本书之后,才发现书中的奥妙。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三种思维来改变自己的认知。正如书中所说的:“认知变,情绪变,世界变。”
“学会理直气壮,让自己自信地活着;
学会放下过去,不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学会调节情绪,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改变认知;
懂得心理规律,掌握恰当的方法,对心理成长重要;
随心而动,发现自己的本性,保留自己的特色和本性,
做自己就好,自己喜欢就好。”
作者用最浅显的语言,最通俗的案例,告诉我们重建内心的方法。改变认知,改变认知直觉式思维的错误;改变认知,更理性地分析事情,安抚情绪;改变认知,突破习惯性思维的局限性。这可以说是一本很好的方法论的书,不仅有方案,还有案例,就看你能不能掌握方法,用到实践中去了。
欲将心事付瑶琴
人与动物最大的差别,动物是只知道吃吃喝喝,而人呢在吃喝住行的过程中还要思考自己心里在想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或者那种的想法。其实,心理学更多的在必要不是了解别人在想什么,而是让自己知道在想什么。
心是什么,如果从生物学的研究上看,与其它器官在构成上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只不过是血淋淋的红,让你兴奋让你恐慌,但是除了物质层面的,才知道我们中国人或者说地球人很长时间都混淆了心脏与头脑的关系,其实心里什么也不会想,会想的是你的项上人头。我们有了认知,也就有了自我评价,对于自己喜爱的只会爱不释手,对于自己的厌恶只能避而远之,但是如果不是将心理咨询师或者医师作为一类职业的话,是没有人愿意成为你情绪的垃圾堆。
情绪是否可控,从道义上说这种控制是有意义的,不然就像天上的飞机,虽然是海阔天空,但是你要是任由性格来,那么飞机相撞也会如马路上的汽车一般普遍!问题在于你如何控制情绪,并不是眼不见,心就净,而是要求你在眼见耳闻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内心的安定,在安定的基础上有所重建。重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过去的不尽完美,而需要在理论的引导下,换一种面目出现。书中关于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引诱”。书中提及了三种思维,即坏事变好事、很正常,没什么、顺其自然。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复杂了,你不但不具备坏事变好事的能力,也不具备顺其自然的毅力,剩下来就只能让自己暂停思考与行动,做到万物与我同宗的寂静与平淡。
书中第六章写到了童年对于成年后心理的影响,应当说,这在很多心理学中都是绕不过去的槛,只是解读的角度不同,但是无论如何解读,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与其想洗清自己,不如接受自己,站在自己审判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让自己成为开天辟地的唯一,当然从生物学角度你已经是唯一的,我们要成为的是心理学上的唯一。
认知变,世界变。
认知变,情绪变,世界变。
重建,就是在深夜痛哭以后,抬头迎接黎明。
霍金先生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试想一下,这种事情让自己摊上会是怎样的状态?内心坍塌、精神崩溃,还是数夜未眠,醒来之后以新的姿态迎接未来?
李嘉诚最近宣布退休,他的一生足够传奇。从12岁开始工作,至今已经工作68年。而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工作压力的时候,都会产生快点退休,退休了我就可以拿着退休金去旅行的逃避思想。
李嘉诚先生说:“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霍金先生和李嘉诚先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都是因为他们看世界的思维与普通人不一样。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自己的认知呢?
《内心的重建》就是一本改变我们认知,重建我们心灵,提高我们格局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我们冲动的行事、我们心灵的自卑……都是我们认知出了问题。本书针对普通人在情绪、行为、性格诸方面的常见问题、困惑进行解读。
如果我们的情绪、行为出现了问题,这背后一般存在着不合理的认知,需要通过反省、觉察分析,识别出来,然后和自己自己讨论,形成合理的认知,多次应用后形成自己新的、合理的习惯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