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天下大乱,陈胜以及吴广揭竿而起,掀起了一波起义潮流,这就像我们对小时候看的很多电影的记忆:斗争的形势风起云涌了,胜利的旗帜扯满山下了,主角人物在这样的背景中走到悬崖顶上,大手向远方一挥,镜头紧跟一个上半身特写——影片到这里,也总是戛然而止。说到陈涉反秦,他们起义的成功点就是:人心所望、秦朝不在意以及统帅一心,最后的失败也因为失去了这三点。
首先,秦朝荒谬的统治带来了人民的反对,修阿房宫、建骊山墓,国家上下无人不气,陈胜吴广大起义顺从了大众的看法,一人发起,各地都开始响应,瞬间拥有超多士兵,并且都是拼了老命在打,战力又高,当然秦朝挡不住。如果不是这样,只是因为自己的野心去叛乱,多半会失败。同时,这种众望所归必须保持长久,后来的陈涉就忘记了当初的伙伴们,曾经是“苟富贵,不敢忘。”结果现在成功地让人们发觉,陈涉变了,变得不再是以前的不忘本的陈涉,那么,死的死,逃的逃,当然不会有什么长久的事业,旧人跑完了,没有好的大臣辅佐,灭亡也是可以预测的。如果他能够一直不忘好友,那么众望所归,当然不会如此不堪一击,抵御刘邦项羽或许不行,但是抵挡秦朝还是绰绰有余的。那么这样不是可以长久了吗?后世的评价更不一定会不如项羽。
秦朝的干涉也是个重要的因素。秦朝出兵镇压的程度基本决定了陈胜起义军的走向。在读始皇本纪时已经提到,秦二世以及赵高根本不重视这个问题,不猖狂不行啊。那么兵也没出多少,出的还有一群都是囚犯,谁愿意打呀,肯定是必败。那陈胜就势如破竹地直攻到咸阳。这下不行啊,都攻到家门口了,必须得守一波。因此大派兵反击,这时陈涉的军队又没有全部在,结果一批批地被灭掉,非常可怜。如果那时秦还不出大兵,那么陈胜攻下咸阳指日可待,这下楚国还真就打下一片天,会给人很深的印象。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统帅一心。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刚开始看传记,各地响应,势力非常大,陈胜称王后,派人巡抚各地。然后,一大半都叛乱了。什么概念,突然,旧六国几乎都有人称王。这样,自己内部都快打起来了,还谈什么成功!最后攻到咸阳城,就算秦朝不去围剿,只要守上两三年,那么张楚内部就会垮掉,这下就是另一个春秋战国,诸侯并起,只需以逸代劳,静等内乱即可。陈胜这边也很没办法,敌人是秦,起内讧固然不成,不起内讧留着总是祸患,那就只好忍一忍,他没有更好的方案,所以他其实是很没准的,军心也就恍恍,当然会失败。
由此看来,风靡一时的陈胜起义军最后失败因为他失去了当初的成功之道,当他开始起义时是有如此多的人支持,到头来,却因自己富贵后的面貌蒙蔽,导致失去人心,由于秦朝重视与否,也由于统帅是否一心。成功因为好的一面,最后因为弊端而反秦失败。可叹,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