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去撒哈拉吧
——读《把时间当朋友》第五章
1.你常会陷入哪些思维陷阱?
怎么会落入陷阱呢?
因为概念不清。
比如学习与勤奋,努力与成功。
你学习了不一定就说明你勤奋。你努力了并不一定就等于成功。
话说的粗糙,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有这种例子,有些人朝九晚五,每天伏案疾书,他不一定就能达到他期望的成功。而有些人看起来毫不费力,就将所谓“成功”抓在手心。这里面除了努力、勤奋、不断地学习,可能还有机遇、幸运、背景、朋友等等。
在情感方面,可能会把“丈夫”等同于“钱包”、“修理工”、“发泄桶”、“大力士”?
有的女性朋友会持有这样的观点:男人就该挣钱养家,扛得了水桶,修的了电灯,带的了娃,否则我一个女人都做能做男人做的事,我还结婚干什么?
其实,你与另外个人结为夫妇不就是为了俩人携手共同面对生活的琐碎,互相取暖,互相支撑与陪伴吗?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结婚了的男性,仍然跟没断奶的孩子一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庭琐碎全扔给另一半,自己美其名曰:我负责赚钱养家。而实际上自己住的房子都是老人付的首付,他却能心安理得地享受懒惰、邋遢?
我同样,不赞成这样的生活状态。
出现这样的状态,不也是大家默默偷换概念,拎不清责任与爱吗?
我跟你结婚,我跟你共同宣誓了,我有责任去维护自己的诺言。
我爱你,所以我心甘情愿地为你端水做饭,我愿意承担起挣钱养家的重担。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爱你,我就该家务全包,你坐在那里享受生活的美好。
所以,当我有一天我不愿意为你做这些事情了,你不可能来指责我不负责任,有可能只是我累了,不再那么爱你,不想那么无条件付出了而已。
很多人为什么在某个人冷淡之后愤怒至极,无法接受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分清“爱”与“义务”、“责任”的区别。
而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概念不清”的陷阱里。
2.谁负有举证责任?
我常常会跟对方诡辩:
——“我就是对的。”
——“不,你不是。”
——“那我哪里错了?”
所以我的逻辑就是:你如果不能证明我哪里错了,就证明我是对的。
这是强盗逻辑,根本不合理。在吵架时用的比较多,所以把责任推给对方了,你去找啊,你仔细想啊,我哪里错了?
我将举证责任推给了对方。
可实际上,举证责任应该在说话一方,这才是比较好的沟通方式。我证明我哪里是对的,我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你来说明我哪一点是错的,你对你的话负责任。假如每个人都这么来讲道理沟通,估计很少有吵架的吧?
“非暴力沟通”就主张类似的沟通方式:不要判断,而是摆事实说话,这样有说服力,对方能够接受。
3.怎么理解死要面子,顺从多数等都归结于恐惧或者恐惧带来的懦弱呢?
例如我的更好、死要面子、拒绝改变、顺从多数、简单粗暴的分类、自我欺骗……所有这些最终都可以归结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恐惧带来的懦弱。
我的更好:害怕自己被比下去了。
死要面子:我担心自己错了被嘲笑。
拒绝改变:不行,我就是对的。
顺从多数:“这样不会出错,错了有大家和我一起错。”
简单粗暴地分类:“我不会细分,我怕自己弄错了。”我害怕说明自己不行。
自我欺骗:“嗯,我很好,我没错,是别人错了,是别人嫉妒我。”我不想证明自己很差劲。
可能跟我们的人性有关,因为我们必有一死,所以我们害怕自己随时会失去自己的生命。
我们自己不成功,所以害怕其他人成功。
生活中喜欢打击别人的人往往是自己一无所成的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人自己不努力或者未取得很大的成就,他希望大家跟他一样,这样就证明他是对的,他努力了。假如你成功了,你证明他是错的,或是证明他是不够努力而已。
假如你真的听了他们的话,而没有成功,他们更会洋洋得意,不会为你感到惋惜。因为恰恰是你证明了他的话是对的。
总之,不要在意他人对你的消极评论,接受别人对你的积极鼓励,多读些书,自然提升自己的见识,多理解各种概念,这样没人能忽悠的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