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50%时,以为这是一部推理小说,一直猜想着谁是杀死莉迪亚的凶手,导致对小说的人物细节心里描写,以及对主题的把握不是很准确,不过还是写一下书评吧。
想起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提出的自卑补偿机制,童年期大量没有实现的于洋,压抑到成年以后就伺机成为疯狂追求的动力。母亲一生都渴望成为摆脱其母亲的期待,渴望成为一个优秀的哈佛女,一名受人敬仰,刮目相看的女医生,无奈中途怀孕,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回家相夫教子。而父亲由于华裔的身份,加上家境赤贫,不得夹起尾巴做人,靠着一路努力和天赋走到了哈佛,他一生都在追求一个身份,一个他人认可的身份,我不知道让是否爱过她,只知道她对他笑了笑,第一次有白人女孩对她表示好感与爱慕,他受宠若惊,他们排除万难,走到了一起,这段爱情本应可歌可泣,可是却在以后的岁月里,并没有想象中的美满和幸福。父亲并为因为娶到一个白人女孩而挤入美国社会,母亲也并因为嫁给哈佛男而实现从小燃起的哈佛梦,倘若你奢望用一段婚姻来成就什么,如果你足够幸运,那么恭喜你,你能够达到目的,但是大多数人,是无法依靠感情和婚姻来拯救什么,因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婚姻。
看完通篇,我也不明白小说的主题和作者所介绍的“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有什么关系,因为看不出谁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如果非要说有人找到的话,那么主人公的哥哥内斯,女主角莉迪亚一直在父母的期待下成长,儿时母亲的一次离家出走给了她不小的影响,她对母亲百依百顺,毕恭毕敬的完成,哪怕自己不喜欢也会去努力完成,或者装的很努力。而把自己的小梦想,连带着祖母的那本烹饪书,一起偷偷的藏到角落里。
如果莉迪亚死于自杀,我或许还能更容易理解,母亲的以爱之名的压迫,父亲对母亲的背叛,家中唯一理解自己的哥哥要去哈佛,想献身杰克做个坏女孩,释放天性无奈杰克根本就不风流成性的流氓,一切的理由都可能成为她自杀的理由,可却偏偏死于意外,一场意外打破了家中的平静,然后开启了通篇小说的叙述。莉迪亚或许是作者笔下的反面例子,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中,尤其作为三个孩子中父母最喜欢的那个,越是小心翼翼,迎合父母,越是父母喜欢,然后越会给你更多的期望。不能说是恶性循环,可是我们慢慢的变得越来越不是自己,终有一天,我们内心那个真正的自己会无法忍受,会爆发,然后结果有二,一是轰天动地的发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自我价值得到最大的升华;二是在默默隐忍中选择了最悲观的一种方式,自我了解。
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不能以爱之名束缚我们,压迫我们的天性。上帝借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赐予我们各种各样的权利,让我们实现自我,我们应该努力去发现自己,发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样地生活,然后去努力,去奋斗。哪怕父母或是他人给我们设定了一个足够美好的蓝图和未来,但是我们不喜欢,那么不好意思,我们不能接受,因为这种美好只是相对的,于我而言,可能恰恰是美好的另一面才是我们想要的。
这篇文章应该更适合有孩子的父母亲看,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实现自我,个人看法,不不喜勿喷。
无声告白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帮你读书系列《无声告白》 全书15万字,本文5300字,帮你节省阅读时间10小时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
- 因为客观原因,我没有办法去图书馆借书,但是家里也没有什么新书可看,于是我在逛家乐福的时候,顺便去购书区看了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