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樊登说的,最近刚读完他的《樊登读书法:读懂一本书》,里面讲了一些读书和讲书的方法,全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作为一个著名讲书人,他的方法应该是很值得去学习和模仿的,阅读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深有体会,但是也就当时感慨下,事后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中。
倒是他在书里推荐的两本书我都颇有兴趣,一本是《人生海海》,一本是《论语》,他说每本书都有历史使命,《论语》的历史使命就是解决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问题,看了这句话,我立马对于这本书有了兴趣,立马加入书架。虽然以往知道论语是儒家经典,但确实不感兴趣也从没想过要好好去读。
《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以前读书时就知道这句话,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看了注解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把它的意思搞错了。华杉讲透论语里说这句话是整本书的核心,第一句要学好!才能学这本书。或者说,这本书一半在这第一句话里面,第一句学明白了,终身都会学,第一句没学明白,这本书也不用读了。
“学”不仅仅指晓得些说法,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习”也不是指复习,而是指练习。学习就是模仿,学习《论语》,就是模仿孔子,孔子怎么说就怎么做,一句一句照着做,不愿意做就不要学。
反思自己的日常学习,很多东西都知道,但是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没有去切己体会。比如前面讲到的,樊登阅读和讲书的流程大概是先把整本书完整流畅的阅读一遍,然后一周之后再来回忆,看还记得哪些,然后把要讲的内容画一张思维导图,最后再看着思维导图来讲书,以及他教授的画讲书思维导图的方法,我都是仅限于知道,而没有真正的去练习。
有一句话讲学海无涯,其实它的原文是这样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生命有限,学海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非把自己累趴下不可!要聚焦。不准备做,就不要学。
所以我们学习之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比如学习理财,不仅要知道概念和理论,还要会自己挑选基金和股票,会分析财报和市场;学习英语,就是要和人对话和交流;学习领导力,就是为了在工作中带领好团队,学习演讲,就是要能够在讲台上独立开展演讲。
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家庭,改变了团队,改变了客户,周围的世界都来回报你,你就改变了世界,这时候你就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了。
最后,借用樊登讲《论语》专题的slogan:你的人生困惑,孔子都回答过了。是的,《论语》里面很多道理都很浅显,同时也很深刻,里面讲的为人处世,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