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乡村爱情3》播出,赵本山带着徒弟们参加由专家学者组成的研讨会。
2年前,赵本山带着《乡村爱情2》参加过这样的会议。
当年,赵本山非常谦虚,他称在座的专家都是医生:
“大家今天都是来给我和《乡村爱情2》看病,非常感谢你们给诊断把脉,小毛病提醒我注意,有瘤,下次我就动手术切了。”
当时台下一阵掌声,大家笑着回应“哪里哪里”,顺便把赵本山夸得笑开了花。
这一次,赵本山刚谦虚了几句,没想到中传一位教授站出来,他指出赵本山“被鲜花和掌声蒙蔽了”,同时狠狠批评了《乡3》:
“人物扁平化,没有时代背景下共同群体的特征,也缺乏高雅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
刚说完想听真话的赵本山脸上不好看了,他站起来回应称,现在的专家学者太多,估计都没去过田间地头。
最后,他撂下一句狠话:
“不如您自己拍一个,如果收视率比这个高,我当场给您跪下。”
当时的赵本山或许没有听出教授批评背后的意思:形势变了。
但从《乡村爱情4》开始,这部“最长寿的国产剧”没能继续在央视播出。
2011年,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表演完小品《同桌的你》,从此就黯淡离场。
这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
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957年,赵本山出生于辽宁铁岭。
在他6岁那年,母亲去世,“我就端着火盆”,年幼的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不久父亲远走北大荒,把他留给了盲人二叔。
基本成了孤儿的赵本山跟着二叔学习二人转,聪明的他很快就学会了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唱小曲……
这些都成了他日后赖以成名的基础。
但在当时,最重要的问题是——吃饭。
那时的赵本上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饿急了眼,他就跑到同学家里“蹭饭”。
同学的母亲可怜他,就把他认了干儿子。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成名后的赵本山对钱有了一股近乎偏执的渴望。
张爱玲说:如果你能明白过去的我,就一定能原谅现在的我。
很多人只知道赵本山成名后的红火,但却不知道他曾经的凄惶。
当年穷得几乎要去要饭的赵本山在剧团演出二人转。
那时候的赵本山经常被起哄甚至被撵下舞台,有一次,剧院门口卖雪糕的小贩对赵本山说:没事,我跟经理说说,让他不赶你走,你就安心表演。
赵本山感激涕零,结果小贩补充一句:你要不上场,谁还能抽空来买我的雪糕?
本来还满心欢喜的赵本山一下子愣在当地。
年轻的赵本山,这样的委屈和苦涩没有少吃。
而那些所谓的胸怀和格局,其实都是被委屈撑大的。
25岁那年,赵本山终于通过《摔三弦》一举成名,之后他和潘长江搭档,两人成了有名的笑星。
二、君子待时,乘风破浪
李雪琴说:宇宙的尽头是铁岭。
彼时的赵本山就在“宇宙的尽头”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
有一天,他接到通知,说北京来了领导,要看他的表演,“演好了能上电视”。
赵本山也没准备,稀里糊涂到了招待所,对人家表示:“我今晚在体育馆演出,你来看看看观众的反响。”
“北京领导们”一愣,摆摆手让他走了。
后来赵本山才知道,那几位领导来自中央电视台,他们说的“上电视”是指春节联欢晚会。
很久以后赵本山在采访中回忆:“当时觉得北京很遥远,压根没敢想上春晚的事儿。要是想到了,你让我跪下都行啊。”
好在一年后,姜昆到东北演出,他在台上使劲浑身解数,可台下就是不笑,后来他听观众说:“这都演的啥,比俺们‘赵老瞎子’差远了。”
姜昆打听着 去看了 “赵老瞎子”的表演,他太高兴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笑的节目”。
于是姜昆拉住赵本山,一定让他去北京,上春晚,演给全国人民看。
赵本山兴冲冲去了北京,节目录好了,说是在哈尔滨分场先试试效果。
兴冲冲回到东北的赵本山被老乡们围住,这就是大明星啊。
可是到了除夕夜,赵本山张罗了一桌子好菜,把远近的老乡喊来,一起围在电视前,等着看节目。
结果一直等到电视里“冒雪花”,也没看到赵本山出场。
后来得知,节目审查认为赵本山形象“太俗”,于是临时更换了节目。
这可太丢人了。
第二年,有朋友给赵本山出主意:去年没上估计是没“意思意思”,这次去北京,带点酒,酒喝了,感情就有了。
结果,赵本山带着10瓶茅台,兴冲冲去了北京,结果还没见到领导,就被告知:
送审剧本“东北腔”太严重,南方观众听不懂。不用费劲演了,回去吧。
三次错过春晚,赵本山一个人在小旅馆里,他将茅台喝完,落寞地回了东北。
江河奔流到尽头,就成了瀑布,人的苦闷到了尽头,也就有了转机。
1990年,赵本山带着小品《相亲》又一次来到北京。
这一次,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节目还是播出了,而且效果出奇的好。
从这一年开始,赵本山开启了自己的“春晚小品王”之路。
一直到2011年,除了1994年春晚他因故未能登台,赵本山连续上了21次春晚。
随着赵本山的走红和在春晚的频频露面,慢慢的也有一些说法传出来——赵本山的小品不好笑了。
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那个没有什么电视节目看的年代,赵本山作为“小品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和思考:
在《相亲》里,对于子女反对父母相亲的情况,赵本山在小品中调侃说:
“这些儿女纯牌忤逆不孝,就许他年轻人打情骂俏,连搂带抱,老年人就得一个人干靠?这气人呢。”
到了《牛大叔提干》中,赵本山关于“扯淡”的说法比后来的沈腾马丽还要犀利:
“扯淡,扯淡,是不是就从这儿来的?”
在《红高粱模特队》中,对于所谓的“艺术家”不接地气,赵本山更是直接批评:
“没有普天下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吃啥?没有他们的劳动,穿啥?吃穿都没了,你还臭美啥?”
小品《钟点工》里,赵本山和宋丹丹还是讨论着老年人的话题,那一句“再陪我唠十块钱儿的”,让人无奈又心酸。
在小品略显批发的时候,赵本山推出了《卖拐》系列,以及后来的《不差钱》,这些小品,都成了我们春晚回忆的一部分。
那为什么有人觉得赵本山不好笑了呢?
一方面,审美疲劳,同样的形式和表现,时间久了自然会引起厌倦;
另一方面,就是时代进步了,年轻人有了更多的节目选择。
“小品不好笑了”并不是因为赵本山,而是因为时代变了。
2011年,在演完小品《同桌的你》之后,赵本山就退出了出了春晚舞台,在被问起原因时,他表示压力太大了。
据说,在演完小品《火炬手》之后,赵本山一回后台就忍不住嚎啕大哭:“太不容易了,剧本太弱了,这个小品演得太不容易了。”
眼看着身边的搭档换了一波又一波,赵本山心中又何尝不孤独呢?
四、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2014年,是赵本山生命里有些晦涩的一年。
这一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称:
大家都意识到,那个在台上插科打诨的东北老大爷,挣了许多钱,买上了飞机,娶上了年轻媳妇,有了漂亮的女儿,收下了许多跪拜的徒弟,多出了好几层神秘感,当上了一个霸道总裁,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这样的点名批评,很有杀伤力。
那些年,赵本山的确有些“飘了”:
他创办了本山传媒,开始拍影视剧,甚至还想着带领公司上市,当时他的第二任妻子马丽娟劝说他:
“你现在不已经在市场上了吗?你还上什么市,你再上就上天了。”
可惜的是,人在执着于自己的宏图大业时,是听不进别人劝说的。
或许真的是小时候穷怕了,所以就会特别迷恋赚钱,而会赚钱的人,就特别喜欢花钱。
赵本山斥资3亿买了私人飞机,起名叫“本山号”。
当时王思聪发文嘲讽:花3亿买飞机也还是农民。赵本山回应一句:小孩子,别乱说话。
但那些年,赵本山的“奢华”是有目共睹的:
声势浩大的收徒仪式,甚至后来的演艺圈有名的演员张柏芝、黄圣依都下跪拜师。
而他的私人飞机,其中设施豪华,有卧室、酒吧、健身房,还有精心挑选的空姐……
作为“小品王”,自然有很多眼睛盯在身上,于是赵本山在巨大的财富面前,似乎迷失了。
但他很快就清醒过来。
就在买了飞机没几天,赵本山因为心脏病入院,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是不是有点作大了?那飞机能退不?”
很快,赵本山将“本山号”三个字去掉。
从那时起,赵本山开始变得低调。
赵本山是聪明的,以前吃过的苦让他对危机保持一种独特的清醒。
也是因为这种清醒,让赵本山没有跌落谷底。
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07年,赵本山父亲因为癌症去世,在去世前三个月,赵本山一直陪伴在旁。
最后,父亲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句:“儿子,你真好啊。”
那是赵本山第一次听到父亲的夸奖,已经50岁的赵本山哭得像个孩子。
如今,头发斑白的赵本山已经64岁了,他经历过辉煌,拥有过自己想要的一切,也曾失误,险些犯下错误,但如今,他觉得很多事情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想了很多,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我觉得能够拥有这一切就什么都满足了。”
现在,赵本山最喜欢的事情,还是回到农村,和邻居们一起拉拉二胡,一起吃粘豆包和酸菜,乡亲们围在身边,这应该就是最好的生活。
曾经有人问:没有赵本山的“春晚”还叫“春晚”吗?
舞台上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春晚还是春晚。
只是,现在看春晚时,多少有一些落寞:
这烟火人生,这热闹舞台,生旦净末丑,还在继续。
有人星夜兼程,奔赴而来;有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此处省略一万字!”
或许,看尽浮华,最后也不过是所有的感慨在心中,此处省略一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