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网络上一个穿格子衣服的幼儿老师一夜走红,久违的素净与天然,被网友们视为天人,各种美誉铺天盖地。没隔几天,幼师真人现身,开始在抖音上表演各种舞蹈。不幸的是,粉丝们突然调转枪口,不买账了:“格子衣服好看,没有灵魂的炫耀令人倒胃口”,“失去初心,追摹虚荣,太把自己当回事”,“哎,自己毁了自己”,“这年头,坚守住自我的人太少”……各种叹息和惋惜此起彼伏。
抖音上,幼师还在努力吸粉,似乎有点忘我,又有点情不自禁,自顾自的当起了明星,以为自己舞蹈迷人,以为自己清纯无敌,殊不知,当一个人已经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之前积累的一切就会轰然倒塌。珍贵的东西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厨王争霸是央视一档以美食为主题的娱乐节目。
除了看世界各地的大厨高超的厨艺外,我还喜欢看评委们吃(馋,谁能抵挡呢?其实吃也是一门学问)评委似乎都会吃,都懂吃,从他们一本正经的样子来看,一定有满腹的专业知识,一看就知道用了哪些料理,是烤的还是炸的,能辨出香料原产自印度还是南美,葡萄酒来自法国哪个庄园,哪一年生产的。好生让人羡慕喔。
中外大厨一顿比拼,菜品依次端上来。美食的诱惑,即使隔着屏幕也无法抵挡。一众评委围桌而坐,享受着星级服务,先观其形(也有掏出手机拍照的),再品其味,然后煞有介事的咂吧咂吧嘴,做若有所悟状,风卷残云后,很绅士或淑女地抹一抹嘴,轻点或轻摇一下头,给一个深不可测的表情,最后,非常非常庄重地投上自己的一票。这天底下最美的差事就这样完满结束了。(哪位大神能告诉我,怎么才能弄到这样一张餐券)
不过,我常常替他们着急,甚至愤愤不平,吃了一大堆顶级美食,能不能表现得很享受,很满足?笑一笑,翘一翘大拇指,在镜头前展示一个食客应有的礼貌?不不不,完全没有,我看了很多期,就一个感觉:这些人太拿自己当评委了,一色正襟危坐,秉公执法的样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狼牙棒以为,评委觉得自己牛气,以为手中的选票很重要,可生杀予夺呢。娱乐节目啊,不是奥运夺金哦!
其实,大厨永远还是大厨,就像大爷还是你大爷一样,拿或拿不到奖,都无所谓,他一晃手中的炒勺,屁股后面永远有一大批流着哈喇子的拥趸者。
商店一词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隐含某种身份和地位,自从改革开放,全民经商,街头巷尾甚至茅缸边上都开了小店,商店这玩意儿就“臭了”。如同专家,姜堰教育以前好像只有连万能和陈凯,很稀罕金贵,后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人生的理想,成了别人眼中羡慕的对象。专家不再凤毛麟角,大有多如牛毛之势,各行各业都这样,一派欣欣向荣。专家小时候一定想不到自己日后能成为专家,就像大干部猜不到自己能做这么大的干部一样。所以说,专家也不是天生的,需一步步打拼得来(鲁迅说的靠做别人女婿或祖上积德所得,或者精于旁门左道的,不在此列),打江山时也是谦卑恭敬的,低下身子,甘为先锋,至于得了天下,名利双收,站到了峰顶,便目空一切了。平心而论,这也是人之常情。专家不是圣人,是肉体凡胎,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也有绯闻,也好钱财,那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专家,不被人诟病,以至于真正光宗耀祖,荫及子孙?
狼牙棒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专家多了,也会出幺蛾子。即使是响当当的专家,也不要像猴子那样,常翘起尾巴,却不慎露出通红的屁股。这样的人,时间长了,必成孤家寡人。君不见,越大的干部越亲和,芝麻绿豆大的干部却“抖落”,真专家,并不因为脖子上挂了个什么奖,头上顶着什么光环,就觉得自己多么能耐,是天生异秉的仙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一句话,以前啥样,现在还应该啥样,永葆本色,懂不懂。吃腻了天下奇珍朱洪武,还能喝得下“珍珠翡翠白玉汤”吗?
还有,大众看待专家的眼光也该改改,别像小太监看见老佛爷,满眼的谄媚,不要高不可攀,敬若神明,还是平等相交比较好。不妄自菲薄,不自暴自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术业有专攻,万物皆有灵性。
前段时间,名噪一时的小教专家胡某某栽了,因为膨胀而不不能自持。大学讲坛上的某某栽了,因为把专家头衔当成追名逐利的武器;某某和某某某也渐渐臭了,因为太拿自己当盘菜了。
王小波说:有些崇高是人所共知的虚伪,这种东西比堕落还要坏。
说的就是你!请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