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挖泥
很快小雪就听说了,开学第一周的安排是挖泥。
当天报到的初一年级新同学,近100人,由几个老师带着,从山南初中浩浩荡荡地步行约1公里到了山南小学。
原来山南小学就是放映电影刘三姐的那个地方。以前都是晚上来,并不清楚周边的房屋情况。这次是在似火的骄阳下,一百多人热火朝天地在广场东北角对着地上已经堆成的泥山挥汗如雨。
老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负责铲泥, 另一组负责挑泥,两组一起合作清理那一大堆泥土。且看老师是如何把学生分成两组的?分组的方式,就是把看起来力气大一些的分去挑泥,剩下的安排在铲泥组。
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大多从小在家里干过不少农活的。小雪被分到了铲泥组,劳动工具是一把铁锹。小雪两只手一前一后握住铁锹的木把,斜着插入泥堆,把泥从地上铲起来,顺势抛进了竹箩筐中。
香美分到了挑泥组,劳动工具是扁担和竹筐。等铲泥的学生把竹筐装满,香美就和其他同学一样把泥挑到1里路以外的地方去填埋。
对于学校的劳动安排,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同学心里犯嘀咕了。
“我们是来读书的,怎么第一天就在这里搞劳动?”说这话的是一个小个子女生,就在小雪的左手边挖泥。
小雪见她个子比自己略矮一点,扎着两根辫子,辫长及腰。这女生嘴上抱怨着,手上干活却也麻利,别看她个子小,铁锹一起一落,一团团的泥土毫不含糊地进入了竹箩筐中。这手上的活儿一上一下,两根辫子也一前一后随着节奏拍打着她的前胸和后背。
“这是山南小学刚刚扩建完,特意叫咱们过来把这些泥快点清走,清完了他们就可以开学了。让我们短时间过来帮帮忙,也是可以的。”嘿,这边也有同学表示愿意劳动的,说这话的是在小雪右手边挖泥的另一名女生。
小雪转头仔细打量这个女生,这人外貌第一特点要算她的卷发,虽然编者两根粗大、长度刚刚及肩的辫子,从额头上的刘海和辫子发尾可见她头发的大波浪卷曲。第二特点要算体胖了,如果把这人的体积缩小再缩小,变成一个玩偶,一定是个白白胖胖的洋娃娃了。小雪听秀霞嫂讲过洋娃娃。
“你叫什么名字?”小雪问右手边的卷发女生。由于刚刚报到完,谁是谁都还不知道呢。
“我叫彭新英,你呢?” 卷发女生抬头看过来,略带害羞的微笑回答。小雪见她满头大汗,胸前后背的衬衣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叫米小雪”。
“我叫李慧文,我在家都很少干这种活儿。”左手边的小个子女生清脆的声音插过来,小雪听着这声音,体会到一种小辣椒的感觉。
“彭新英你家姐妹几个,你排行第几?”香美正站着等裝泥,听见对话也参与进来。
“她叫香美,是二班的。”小雪把香美介绍给新英。
“我是一班的。我家姊妹三个,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哦,老大一般都懂事早一些,在家干活也要多一些,帮着照顾弟弟妹妹。”小雪心想,这位同学看起来为人还挺不错的。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女生一问一答,说说笑笑的,谈一会儿家乡,谈一会儿家庭,渐渐的大家多了一层了解。小雪在心里说,我也是一班的,如果可以,以后就和新英做同桌,相互照应吧。
正谈笑间,接到通知上午的劳动结束,同学们回山南初中午休、吃午饭,下午再继续干。
到了下午,气温更加高,同学们挖泥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即使是思想积极的同学,过了一开始的热情劲儿,坚持一天劳动下来,也都觉得累了。
第二天,老师把同学们的工作进行互相调换,原来铲泥的改去挑泥,原来挑泥的改去铲泥。
小雪感到挑泥确实比挖泥辛苦。老师一再强调,同学们干活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装泥的同学对小雪也比较照顾,没有把竹箩筐装满,但也不能太少,小雪也要尽力而为。一根扁担两头弯,两个箩筐前后挑,几十斤的重量压在肩上,500米的路程说远不算远,说近也不算近,一趟两趟,无数趟来回走。到中午休息的时候,小雪发觉双脚、两腿感觉酸痛,肩膀被扁担压得有些红肿了。
下午,小雪一路挑泥,一心就想这路上怎么不多种几棵树呢?500米全程路上就只有一棵小樟树,小樟树的树冠也太小,顶多相当于两把伞的宽度。每次经过樟树时,与其说树冠带来身体上的荫凉,不如说樟树给人心理上的希望。
“嘿哟,嗨哟!”,走在小雪后面的人含起了号子,只见那人从右手边快速超过小雪,嘴里喊着号子,两只箩筐里装着满满的泥土,扁担在肩膀上下跃动着,嘿哟、嗨哟地往前快步如飞去了。
这人叫田三龙,就是昨天报到时见的那个高个儿。看来这位同学在家经常干这类重体力活儿,体能不错。这挑着重担还“健步如飞”的样子,是在给大家作表率呢。
挑泥的工作虽然累,但也有好处,把泥倒出去之后,挑着空担子往回走的时候就轻松了。当两肩负重的时候,人往往低头行走专注于脚下,当没有负担的时候,人就有精神抬头观看周围的人,欣赏周围的景物了。
挑着空担子往回走进山南小学时,小雪注意到,小学校园内除了几十个同学们在热火朝天地清运泥土,还有其他人也在干活。新建的两间大教室是黄泥垒成的墙,屋顶上有几个人正在铺黑瓦,两个人正在给教室装门框,眼看着新校舍就要大功告成了。
“哎呀,骷髅头!”突然香美尖声大叫了起来,小雪循声看过去,香美丢下铁锹,跑开几米远了。
“哪里,哪里?”田三龙三步两步跑近去,捡起铁锹在泥堆里掏挖。几锹下去,果然挖出来一整个白晃晃的骷髅头。田三龙就势用脚将骷髅在地上滚了几圈,几个胆子稍微大一点的同学们围过去,开始只是看。田三龙越发来劲,把骷髅当足球踢了起来。有那么几秒钟,围观的同学呆住了,原来骷髅还可以当足球踢?
几秒钟之后,就有十几个男同学加入了踢“足球”的人群,你踢过来我踢过去,越踢越高兴,边踢边大声喊叫,直把个泥场变成了足球场。再后来感到足踢不够劲儿,又变成手传,直把那骷髅头当篮球扔过来扔过去。原本沉闷枯燥的挖泥挑泥活动,此刻变成了玩骷髅游戏的狂欢。
“老师来了!老师来了!”人群中有人发出了警告。
果然叶书玉老师出现在了同学中间,玩骷髅游戏立刻终止,同学们谁也不敢再玩了。骷髅头安静地掉落在了泥堆中,一副即将散架的模样,鼻孔朝上,两只眼睛空洞地望向天空。
“刚才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啊?好玩是吧?继续啊?现在怎么不跑不追了?”叶书玉老师环视了一下同学们,刚才还嬉皮笑脸的表情们变成歉疚,不好意思了起来。
“现在你们打算拿他怎么办?”叶书玉老师一边说一边手指向泥堆中的骷髅头。
“找一座山,把他埋了,为他建一座坟墓,”有人回答说。
“可是,他是谁家的先人?将来谁给他扫墓?他的墓碑又写什么名字呢?”有人发问。
“对啊,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而且,怎么只有头,没有胳膊没有腿呢?”
“哎,算了吧,就当没有看见,还跟泥土一起填埋了,等时间长了也就化成泥土了。”
“你们继续讨论,但是时间不要太长,讨论太久就耽误时间。这一星期必须把泥堆清运走,下周小学要按时开学。”说完,叶书玉老师兀自离开。同学们看见他的背影走入了新教室。
留下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了主意。
“哎,继续干活,抓紧时间早干完早了事!”说这话的是跃华,说完拿起铁锹开始铲泥。其他同学也一个个恢复原来的劳动状态,挖泥的继续挖,挑泥的拿着扁担站在箩筐边等裝泥。
香美也拿铁锹开始铲起泥来,眼睛只不敢看那骷髅头,大家装着没有看见,表面上似乎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
最后还是田三龙从一个同学手上拿过铲子,把骷髅头连泥一起装进箩筐,自己挑了担子,往填埋场方向走,在夕阳中一边走一边吹着口哨,留给同学们一副逆光的背影。
“嗨,就是田三龙胆子大!”同学中有人缓缓地出了一口,仿佛刚才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说来也奇怪,恢复劳动状态之后,挖泥还是那套挖泥的动作,挑泥依然是那段来回的路程,但是同学们脸上洋溢的是欢笑的表情,人和人之间距离拉近了,同学们变得熟落了起来,不知不觉间到了放工时间,就这样,一场神奇的骷髅头游戏将当天的劳累感减去了一大半。
“小雪,香美,晚饭后一起去镜河洗碗吧?” 吹着徐徐的晚风,小雪迈着轻松的步伐走在放工回校的路上,旁边的新英发出饭后一起下河的邀请。
“好啊,好啊”经过一天的劳作,下河戏水就成了令人期待的乐事。
第三天,再次交换劳动,当天结束的时候,有的同学双手起了水泡,后来变成血泡,有的肩膀起了血泡。
到了第四天工作结束时,小雪和香美两手和双肩都起了血泡。像小雪一样两手和双肩都磨起了血泡的同学越来越多,这些孩子都来自农村,经常干一些体力劳动,大家也不抱怨,见惯不惊,习以为常。但这样高强度持续一周重复同样劳动的经历,无疑是一次磨练。
到了周六,结束了一周的劳动,泥堆全部清运完,露出平整的广场。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离开山南小学的时候,小雪看见的画面是崭新的教室黄泥墙上用白石灰写着几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周以后正式开始上课了,班主任在班上针对这一周的劳动做了解释,说:“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财富,劳动磨练人的毅力!”
(未完待续)
作业编号:L03E01,学员编号: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