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和菜头的书:《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觉得很好看,向你推荐,看完之后对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有了另外的感受,后面会专门写一篇对我的启发,现在先简单谈一点。
▍环境很重要
前段时间在分享书时,大家讨论到怎么培养兴趣。其实在讨论之前,就在古典老师的一本书里看到了对兴趣的分类,它是用金字塔的形式,从下到上(越来越重要)分了三类:
第一类叫感官兴趣,就是主要刺激我们表面感官的各种兴趣,比如说介绍自己爱好时,说自己喜欢看书、美剧、美食、听音乐等。
第二类叫自觉兴趣,这个比感官兴趣要稍微高级一点,它是对某种兴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有了可以具体解释说明的能力。比如你说你喜欢看电影,当我们只停留在感官兴趣上时,那不管看多少我们觉得好看的电影,我们对它们只能有一些比较初级的评价,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那就是:牛逼!
但是有了自觉兴趣之后,你会了解更多关于电影本身的结构、故事构思的巧妙、或者电影中的场景和音乐哪里做得好,而不只是简单的停留在看上面,而是可以跳出电影本身来看待。
金字塔的顶端叫志趣,这个除了知识和能力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了与自己价值观对应的事,成为了你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但是我想重点谈的倒不是兴趣的分类,而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是:我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如何培养一个爱好?如何养成读书的习惯?
以前如果别人跟我说自己没有兴趣,我就会跟他介绍兴趣的分类,希望他自己可以从自己的感官兴趣当中选择一个,发展成为自觉兴趣,但是通过和菜头的文章我发现了另一个解决方案。
当别人问和菜头这类问题时,他会向问问题的人反问三个问题:
你家有书柜吗?
是书多还是杂志多?
是专业书多还是闲书多?
通过这三个问题,你大概能猜到和菜头想说什么,那就是我们平时虽然想养成读书的习惯或者培养兴趣,但是家里的客厅里摆的是电视,寝室的桌上摆的是笔记本电脑(如果主要是拿来写作是没问题的),书桌上面的两层放的全是平时上课才看的专业书。
那么这样一来,你回家最容易做的事难道不是平躺在沙发上对着电视按遥控器吗?一回寝室最容易做的事难道不是打开电脑玩游戏和看电视剧吗?你有认真想过你已经度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了吗?每次总是要玩到夜幕沉沉,直到明亮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你才打着哈欠,拖着疲倦的身体爬上了床,然后第二天再重复一次。
如果你真的想培养自己的兴趣或者养成读书的习惯,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给自己先营造一个适合培养兴趣或者阅读的环境,我想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它已经被说烂了,但是真正做到的有多少呢?而且我想很多人是不愿意相信人一生下来,自己就已经被基因写定好了,然后认为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
记得有一次和室友出去做兼职,偶然看见酒店的沙发上坐了五六个孩子,他们倒不是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相互玩着游戏,或者在地上弹着磁铁或弹着弹珠,而是各自埋着头玩自己的游戏,旁边坐着他们的父母,也是自己看手机或者聊天。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因为偷懒或者觉得累,就扔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平板,使得自己有时间享受生活的宁静,但是这样一来,你怎么能奢求孩子主动说要买一本百科全书来看呢?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如果想要培养一个兴趣或者养成阅读习惯的话,首先要做的是关掉(或者扔掉)客厅的电视,买些闲书吧。
▍幽默和悲剧
同样是最近听了李新老师讲什么是幽默,才发现幽默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为幽默的本质是从一个有趣的视角来讲述真相和痛苦,是一种智慧且有力量的自我表达。
我以前比较喜欢看罗永浩的演讲,发现确实他是从一个有趣的角度来述说事情的真相或者表达他所遭遇的痛苦,我觉得确实是一种智慧。
巧的是,在亚里士多德的一本书《诗学》里,也刚好谈到了悲剧。古希腊的诗是“创作”的意思,跟我们今天理解的诗词有些不一样。
悲剧是艺术的一种,它表现更多的不是人物,而是人物的命运,比如我们所知道的“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然后和母亲结婚,做了在我们看来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俄狄浦斯王完全不知道这是命运的安排,所以在看完悲剧之后我们会产生两种情感,一是对主人公的怜悯同情,二是对命运的恐惧,害怕类似的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最终反倒是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为什么说是净化心灵呢,我觉得它和我们了解宇宙是一样的,最终的结果都是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和不值一提,如果命运一个轻易的不小心,我们就可能见到上帝,反而这让我们感到释怀,更加专注当下。
但让我感到更加意外的是,悲剧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我们的心灵上,还有在科学上,你可能会疑问说跟科学有什么关系?
因为透过悲剧我们就会发现,命运是不会根据我们的意愿而发生改变的,所以西方人就产生了实事求是的心态,这是科学当中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所以你看,本来是一件无法改变的事,但却衍生出了科学精神,世界真是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