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一消考试结束到现在,不知不觉中褪费了好几个月了,回想这几个月里,根本就没有值得回想的地方,那怕是几许瞬间也可以……但是,就是这么的一丁点儿都没有。
没有目标的我该何去何从?焦虑中夹着空虑,寂寞,冷,明明知道不该这样下去,却始终找不到该怎样下去。没有了目标,每天早起都显的吃力,偶尔的晨跑已经没有往日的激情与乐趣了,心里的这种感觉真是复杂,复杂的都没法用语言耒表达!
为《刻意练习》这本书 写读后感
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通过研究发现,所谓的杰出者并非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能,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
成功需要刻苦,但是真正成就天才之道是——刻意练习,并不等同于刻苦。一直被认为天才标志者,莫扎特的完美高音,被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神深渊彩子进行的一项试验,证明了通过训练可以被普通人所掌握。以及被称为天才小提琴的帕格尼尼的单弦完成演奏的这一音乐史上的传奇,都是不为人知的背后练习成就的。
作者提出的刻意练习与普通人练习所不同的四个鲜明特征: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在达成每一个小目标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行为,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②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每时每刻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
③练习包括反馈,通过反馈来准确判别你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找出存在不足的原因。
④需要走出舒适区,开始练习时就制定一个自己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挑战,远离能力舒适区,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永远无法进步。
每个练习者都可能遇到瓶颈,但所谓的天才从不会放弃,事实上所谓的瓶颈更多时侯也只是心理层面的障碍,并没有达到自已的极限,只是动机不足罢了。
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适应能力远超一般人的认知。人类的身体与大脑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我们人类有一种偏爱稳定的倾向,当被迫走出舒适区后,身体和大脑都会感到压力,原来的平衡无法继续,我们的系统开始响应变化,重建平衡。足够努力地练习,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我们的糸统将以各种方式来改变,挑战越大,变化越大,但不要太过分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
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和身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人类的替能便可构筑,而非简单地发掘。
书中提到心理表征的概念是——我们大脑中正在思考的某物,某事,信息及特定的事物相对应的空间结构和便于调用的代码。刻意练习能够创建更加清晰有效的心理表征,当大脑和身体不断适应新的极限时,使得我们进入能力攀升期,这一实质就是有效的心理表征的增多。
最后书中提出刻意练习的黄金标准:三F原则(一)专注(f0Cμs),(二)反馈(feed bαCK),(三)纠正(fⅰxⅰt)刻意练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始终保持动机。
书中还给出了成长为杰出人物的路线上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产生兴趣;第二阶段,变得认真;第三阶段,全力投入;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到这里这本书己经结束,或许你对这里面词汇并不陌生,或许你会把它总结为正确的废话,但是生于一个怀抱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想成杰出人物,但梦想同时也是现实,杰出无不来自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并不复杂,关键的一行字——目标明确,专注投入,及时反馈,不断挑战舒适区,强化动机,坚持练习,让我们一起见证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