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ao傲娇的星星,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你想要的经验都在这里。
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觉悟。33岁后,慢慢想明白的9个道理,建议收藏起来让自己也能多看明白人生。
01 读书的时候要努力做个学霸,读书中的道理一生受用。
每次看年糕妈妈的故事仍然特别励志,浙大医科硕士毕业后人生迷茫很多年,后在育儿上找到人生目标,如今成为最受欢迎的育儿博主之一。
她的成功不是偶然,也不仅仅是因为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更多的是曾经读书时学霸的经历,让她把这种优秀的能力复制在了另一件事上。
能在读书时熬过读书的苦,长大以后把这种力量复制到人生的其他事上,就能比普通人更容易绝处逢生。
所以以前很讨厌内卷的我,慢慢能理解内卷了。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改变了看法,努力让她做个学霸并不是一件坏事。
02 人生是场长跑,慢跑才更有可能跑到终点。
就像一个人刚去一个公司,开始时特别卖力,却容易因为太累很快选择离开。
反而那些并不是特别用力上班,总有闲工夫聊天的人,在职场上守得更久。
人生也是,就像跑马拉松,开始时特别用力,很快就会选择放弃,慢跑持续发力才更有可能跑到终点。
03 很多事情慢慢变得糟糕,是从糟糕的情绪开始的。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这样一个abc理论:a是引发情绪的事,b是我们自己的思想,c是事件导致的情绪。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a然后直接有了c,却很少有人会考虑到思想b。其实b才是能改变事情的结局的最主要因素。
就像在工作中同事之间踢皮球,我们本可以心平气和地将与自己无关的皮球踢回去。
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开始焦躁,然后因为顾及情绪无奈接受了与自己无关的工作,然后又在焦虑中成为背锅侠。
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先注意到自己的思想,控制好情绪,或许很多事情就不会变得那么糟糕,不可收拾。
04 直面辛苦,才可以成长;逃避辛苦,会越来越苦。
因为一点苦就开始选择安逸,往后的生活就会变得更辛苦。
直面现在的苦,努力去改变现状,从不如意中走出来,才能永远甩掉不被善待的命运。
05 没有方向的努力,都是白费
想想20到30岁的这十年,我走了很多弯路。
二十岁想挣钱无脑地尝试了很多工作,那些年的夏天在太阳下焦急地找工作,急着上班然后又发现公司很不完善,工作很不合适。
二十五岁没有仔细考虑过婚姻,也没有想过怎样养孩子,就把这两件人生大事急匆匆“解决”了。
33岁才慢慢醒悟,毕业时就应该找一个自己喜欢能长久好点的工作,哪怕时间长一点;结婚生子应该先做好思想和储蓄准备,有长远打算的。
那些年没有方向的努力,不仅都是白费,甚至有些倒退。
06 有时候,放弃才是成就自己。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专业上很努力,但总是有些吃力。
经常要算一些复杂的计算,要长期久坐在电脑前加班画图,要年复一年地参加职业考试。
后来头发逐渐稀少被同事提醒要注意脱发,年龄上涨身体越来越扛不住,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在专业上过分执着,一直用内耗的心态面对生活,最后只也能是养活自己,留下一个不健康的身体。
于是33岁选择放弃,在写作这条路上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慢慢改变生活。
有时候,或许放弃才能成就自己,做不内耗自己的事才能真正收获成长,走得更远。
07 能不说的话就别说。
俗话说:“祸从口出。”
很多时候很无心的一句话,在别人眼里和嘴里就会是另一种样子。
08 大部分困扰来自于,该拼命的时候选择偷懒。
很多时候我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会在完成一些工作以后就想放松,所以经常会出现阅读不稳定的情况。
如果我能持续努力不偷懒,我就不会在阅读量低的时候自怨自艾了。
09 很多道理人们都懂,但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很多读者会给我留言,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阶段上遇到一些事,特别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每次面对这样的问题,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很多道理,其实大部分人都懂,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变得不清晰了。
前几天看过一个问题:“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到底事什么?”
有个高赞的回答:
“只要开放性接受一切可能性,接受病痛、贫穷和死亡,认知行为统一,不比较不羡慕不嫉妒,得不到就放下,就能彻底的自由。”
让我有些悟了,接受自己现在的,并且努力做好现在的自己,就好了。
—END—
作者:ao傲娇的星星,一个经历风雨又不断爬起的业余码字人~立志靠写作实现人生自由,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