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鬼子进村,一路烧杀抢掠,几乎无恶不作。而鬼子抢东西,总喜欢跟鸡过不去,往往几个鬼子围追堵截一只鸡,一时间鸡飞狗跳,场面既野蛮而又滑稽。
影视剧中为何常常设置鬼子抓鸡的桥段呢?
有人说,这是艺术构成的需要,安排鬼子捉鸡,既能调节气氛,也能衬托鬼子丑恶贪婪的一面。
也有人说,农家主要的家禽就是鸡,而且鸡的数量多,携带方面,鬼子捉鸡似乎是顺手牵羊的事。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艺术归艺术,抗日战争中鬼子是否常常会上演抓鸡的戏份呢?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从很多历史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鬼子抓鸡的情形;其次,根据一些老人的回忆,鬼子进村,几乎一扫而空,鸡全部被抢走,牛羊个头比较大,他们只要后腿;再次,在一些日本士兵的个人笔记中,也会有捉鸡的描述。如一名叫东史郎的士兵,写了一本书《东史郎日记》,详细记述了1937年8月至1939年8月间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在这本书中,东史郎提到自己所在的班常常有人抢农民的鸡来吃。
看来,鬼子进村抢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鸡是用来吃的,鬼子抢鸡莫非日军的伙食不行?
我们知道,抗战之前鬼子的伙食是好于我们的。尽管当时的日本也不富裕,一般农村家庭只能吃到杂粮和蔬菜,鱼肉是很少见的,鸡肉、猪肉等鲜肉更是难得一见;但日本国民有勒紧裤腰带支持军队的传统,反映在日本士兵的伙食上,更是全力供应,主食米饭是不缺的,肉是每天都有的(即便没有鲜肉,也会有一定量的罐头和鸡蛋),当然还有大量的副食。
抗战前期,鬼子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伙食供应,而且有的部队还配备了一定量的酒和丰富的干粮。这种配备是同期我们所无法相比的。也正因于此,我们在与鬼子作战后,常常会搜寻他们的尸身,意在寻找饼干、牛肉罐头之类的东西。
到了后期,日军侵略战争旷日持久,消耗了国内大量的资源,加之又同多个国家开展,后勤补给难以为继,鬼子的伙食也一降再降,鲜肉已经没有,蔬菜一再缩水,就连之前普遍配备的牛肉罐头也已有高级军官才有,甚至到了后期,军官也吃不上了。对于鬼子而言,吃饭尤其是吃肉成了一个很大难题。
抗日战争期间,鬼子本来就掠夺成性,抓鸡自然是意料中的是,后来在吃饭问题的促使下,以至抓鸡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鬼子进村爱抓鸡折射出鬼子后续补给的吃力,很多人已从中看到鬼子即将来临的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