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妈妈悄悄找到我,让我问问小葫芦昨天晚上为啥哭?还哭了一会就不哭了。
昨天晚上我没在家,自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第一反应是咋惹着孩子了?只好勇敢的担当起和孩子沟通的重任。
和孩子沟通,有时候时机也很重要。我等待着机会,终于被我发现小葫芦正在玩《我的世界》的游戏,已经玩了有一会了,就申请和小葫芦交流一下,也是借机让她休息下眼睛,一举两得!
小葫芦很爽快的答应了。我也没兜圈子,直截了当且柔和一点的问,昨天晚上为什么哭了呢?
小葫芦轻声说:“昨天是被妈妈吓哭的。"
"哦,吓哭的啊,什么事情把你吓哭了啊?"
"我不想说."小葫芦摇了摇头,轻轻的拒绝了。
那好吧,孩子知道去维护妈妈,却想守住一个秘密,不愿意说出原因就算了,等有机会再说,没必要强迫孩子一定如何。
后来我和葫芦妈妈交流,如何吓着孩子了?妈妈一脸蒙圈的困惑,啥也没做啊?怎么就吓哭孩子了呢?
”难道是孩子看书的时候,我和她说话,她都听不到,我就说,再不听我说话,就把她的书没收了?葫芦妈妈反思道。
说到这里,我大致明白是什么问题了。可能是我们不自觉的滥用了大人的权威啊。
小葫芦喜欢看书,是个小书迷,家里到处都是她浏览翻阅留下的书和刊物,而说她是个小书迷也不为过,经常看书看的入迷,和她说话,是听不到的,或者只是听到你的声音,却根本听不到你的意思,好多次都是这样,每次从书中抬起头来,都是一水的困惑,不知道你刚才和她沟通了什么,令人哭笑不得。
这一点倒是和我以前一样,深有体会。
估计是小葫芦看书看的正入迷,没有听到妈妈的话,挑战了一下葫芦妈妈沟通的耐心,只好摆出大人的权威来,随口说了一句要没收心爱的图书云云吓唬了一下小葫芦,可没想成小葫芦却当真了。情急之下,眼泪宣泄啊。
我曾经也有读书入迷的时候,听不到妈妈安排的“任务",气的妈妈还说要把书给我烧了呢,虽然她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大人尤其是作为父母,对孩子有天生的优越感,似乎因为是自己的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云云,总是不自觉要用自己的权威来让孩子们接受自己的意志,孩子配合大人的行动才是听话的好孩子,一旦不怎么配合,就要少不得要教训一顿来立威了。却很少换位思考孩子的需求,或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多数的沟通问题,都是双方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太想把自己的想法让对方接受,尤其是面对孩子,我们总喜欢拿出一些所谓的杀手锏来让孩子来接受自己的意见,却很少能够去愿意降低自己的姿态去和孩子相处,来探寻真正的兴趣和喜欢所在。
和孩子的相处,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的主张得到体现,而我们也需要给她保驾护航,却不适合打着为她好的旗号去变相剥夺孩子自己选择。孩子的沟通也比较简单,良好的沟通能够一切知识、教育、规则变得容易,而我们应该有的权威则只需要体现在孩子的大是大非上。
所以,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沟通,去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首先需要我们自己变成一个孩子,欢乐孩子的欢乐,感受孩子生活的乐趣,她的兴趣,她的变化,而不是滥用我们明显实力悬殊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