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听万维刚讲博弈论,才知道原来其应用范围如此之广。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常常会上演博弈时刻。动态博弈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叫威胁,一个叫承诺,在亲子之间,这两手可是经常被使用。但是,我们往往会忽视一个关键的环节,叫“可信性”,一旦威胁和承诺不可信,博弈则会失败。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父母觉得难堪,于是威胁孩子,再哭就不要你了,这个威胁显然不具备”可信性“,除了让孩子哭得更大声,不会有好的效果。
反思日常生活中跟儿子的互动,的确经常发出这种没有可信性的威胁或者承诺,比如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了,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这种威胁就没有可兑现性,孩子听了当然不以为然。不可信的威胁和承诺说了也是白说,只会让自己显得不靠谱,失去孩子的信任。
事实上,博弈的出发点不是合作,而是争夺,研究博弈论是为了研究怎么“迫使'别人合作,让别人按照你的意志行事。基辛格就讲,威慑有三个要素:实力、决心和让对手知道。具体来说就是,一、我有实力摧毁你。二、我有决心摧毁你。三、你得知道我有实力和决心摧毁你。生活中,我们都不想摧毁和被摧毁,但备充分的理性仍有必要。
夫妻之间,常常会有权力斗争,我想让你听我的,你想让我听你的,只是双方很少展开理性的博弈,而是试图利用情绪控制对方。最后,搞得精疲力尽,却并没有达到初衷。比起这种不理性的宣泄,理性的博弈反而是更高级,也更容易达成平衡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