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的人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人工资特别高却不停的跳槽;而有的人工资少得可怜,反而对公司忠心耿耿;还有的人虽然涨了薪水,但是工作的积极性却没跟着高涨;还有的人不仅自愿加班还干劲十足,最近公众号小丹尼就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解释了这个现象。
揭晓一切问题前,首先要了解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双因论”,这是说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基础因素 ”和“动力因素”。这里的基础因素是指工资、地位、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因素,而动力因素是指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和个人成长等等。
也因为“双因论”,职场中的人也会被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因素被满足,这类人通常认为拿多少薪资做多少工作,比如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根据自己组装了多少个零件,就能算出来应该开多少钱。而另一类人则是动力因素也被满足,他们表现的更具备事业心态,甚至不太在乎薪资的多少,并且非常热爱本职工作。比如一些在慈善机构工作的人,不仅条件相对艰苦,有的甚至还没有薪水,许多军队的英雄也甘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国家。
在工作当中,如果只是满足“基础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动力因素”。因为“基础因素”的保障只能维持工作的运转,不会让人感到工作幸福。比如富士康员工的福利待遇,在当地属于很高的水平,但仍然出现很多众所周知的跳楼事件。再比如福特公司刚刚发明流水线时,整体效率提高不少,员工数也大量减少,但是人均工资需要提高很多,是当时著名报社记者工资的3倍,才能让员工坚持在高压重复性的流水线上工作。也就是说,在职场上光增加工资和福利这种“基础因素”还不够,还要不断的增加“动力因素”,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有什么增加“动力因素”的好方法呢?文章给了三个建议。
第一个是增加无形情感,就是了解不同员工的情感需求,并且满足它。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对于程序员来说,一天的时间基本上都坐在椅子上写程序,尤其是思路来了的时候,如果被打断了,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回状态的。所以,他们的常态就是坐着不动。那锤子科技就抓住了程序员这方面的需求,他们会在招聘广告上特意强调,将给每个程序员配备价值近万元的某品牌座椅,保证他们舒舒服服地写程序。这个举动就让程序员们感受到,相比那些只会发零食的公司,这个公司更知道员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但完成了招聘,还做了一次情感的连接。
第二个办法是增加有形的工具,当情感不那么容易被表露出来的时候,有形的工具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就像古代皇上会给功臣赏赐黄马褂,也是一种将“无形情感”体现在“有形工具”上,用来表达皇上的认可和信任。现代企业管理也可以这么做,比如说万豪国际酒店,从一家街边只有9张板凳的小餐馆,发展到如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酒店集团。万豪国际酒店的老板自己认为,他的成功就得益于他擅长处理和员工的关系,比如,他每年要亲自手写700多张便条,将“无形情感”体现在“有形”的小纸条上,让员工感受到管理者的关心。
第三个办法是树立榜样,我们都听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这句话其实在心理学上也是有依据的,有个现象叫“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一直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被人莫名其妙地打破。一块很干净的地方,如果有一个人丢垃圾,之后很多人便会毫不犹疑的继续丢垃圾,丝毫不觉羞愧。而如果一个人做出好的行为,同样也会影响他人。比如你去麦当劳或者赛百味,看到别人吃完餐主动收拾餐盘,你也会跟着收拾餐盘。
有一个正面的例子是LinkedIn的CEO杰夫,他每天早上五点半起来给员工发送大量的邮件,在邮件中讨论各种工作事项。接着产品经理、运营以及全公司的数据分析师就也跟着早早起床,linkedin的员工在榜样的影响下,形成了对数据极为关注和高效率的工作风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闪电式的扩张。
还有一个反面的例子,曾经有一个电商创业公司,在当时算是市场的宠儿,一路融资了几千万美金。可在这个公司C轮融资最关键的时候,创始人竟然外出徒步旅行了进一个月,不仅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反而给团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最终这个企业在挣扎小半年后,并没有顺利完成融资,最终破产。
总结一下,想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光靠涨工资还不够,聪明的上级会满足员工的动力因素,如果你想事半功倍,那就试试用增加无形情感、增加有形工具和树立榜样力量这三招吧。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小丹尼”(月薪2万留不住人,月薪2千忠诚度却很高)音频稿:张帅冰讲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