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也?
伟大啊,那是圣人之道。
浩瀚无边,生养化育万物,与天地一样崇高。
充足有余的大道,礼仪和威仪无数。
这些都有待于圣人以身作则而为之。
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就极高的道。
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尚礼节。
所以说:居于上位之人不骄奢,处于下位之人不倍感卑微。国家有道,那么他所说的话足以使国家兴旺;如果国家无道,那么默默无言也足以包容。《诗经》说到:既然明了且富有条理,一定能保全其身。这不就是这样说的吗?
中庸之道在人文社会各个方面犹如天地之道在自然之间,确实伟大,与《道德经》之谓道有异曲同工之妙。浩瀚无垠,发乎始端,化育万物,充盈于天地之间,如此浩渺宇宙天地,于人而言,一定表现于各种礼仪和威仪,才符合社会的中庸之道。
这一段文字所透析的理念与《道德经》所表述的理念同出于天地,可见社会必定融入于自然之中。悠悠大道,唯明唯显,究其根本一定离不开自然之道。温故而知新,习而用之,这些经典之语录都出自于此,再一次让我们清晰中庸之道在于诚心诚意。
“明哲保身”在此处显示,现在人理解与古典出处有理解区别。这里的“明哲保身”是说明白做到中庸之道就自然能保护自身溶于自然,而非今人之意不关己事高高挂起之解。可见语言一旦离开本来环境就大相径庭了。
再次重复中庸之道在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