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别人的家,透视自己的盲区

昨天梅姐给我打电话,后湖有个女主,家里复式楼,有一个大大的衣帽间,她求助梅姐团队进行空间整理,所以梅姐邀请我一起参与这个个案。

我爽快的答应了,因为我体验到了整理的乐趣:乱糟糟的柜子,塞满了未分类的衣服,它们像流浪在街头的孤儿,嗷嗷的等着家人领回家。

我觉得这些毫无头绪的衣服们,需要外界的干预,重新规整它们的人生秩序,寻找到它们的归宿,毕竟每件衣服在被带回来的一霎那,它们是皇帝疼爱过的爱妃。如今,虽然躺入宫中,却没有被时常宠幸,尤为凄零。

到了女主人的衣帽间,眼前的景象如我所想,如果不是乱到如此地步,也不会请专业团队上门窥探她的家庭隐私吧,毕竟她的爱马仕、LV、罗意威、香奈儿……奢侈品随处可见,虽然主人努力整理,但是一个人面对山一般的重担。

这么重视品牌的人,想必也是一个注重欣赏有价值物品的人,但是衣帽间战场确实一片哀嚎,可想而知,我从这里,隐约发现了一个主人对待生活的姿态。

虽然杂乱无章、数量惊人,但是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主人对待物品的归属问题,暗示了她日常是一个念旧舍不得丢东西,却无法对错综复杂的空间病态,梳理出有效的治疗处方的人。

这是对物品的禁锢,既要死死守住,也不流通起来,让它们寻找下一个主人。物如其人,你如何对待物品,映射出你对待他人、甚至自己的态度,是不是也是这般执着。

这也很正常,这是我们遇到的普遍问题。

我不是做广告,收纳整理确实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整理是一种代劳工作,和大多家政服务一样,出卖体力。

体力活只是收纳整理的前端工作,也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按说今天的团队里,两个是别墅业主,家有固定资产,另一个是礼品公司老总。今天她们一起来卖苦力做收纳,显然大家不是简单的创业。

四个人花11个小时打理一个衣帽间,给整个收纳空间多出了30%的空间,并且解放了堆放在中间的两个架子,挂着的,夹着的,堆着的的衣物,着实伤透脑筋,在我们收拾完毕后,豁然开朗,并且解决了主人的基本诉求,能够迅速找到自己所有的衣服。

多么神奇,数十个小时后,我们做到了,所有人内心都在欢呼: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啊。

即使腰酸、背痛,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甚至最开始主导老师放弃了接这个单,因为整理形势太过于复杂了。

但这就是做整理收纳的意义啊。用信念去呈现客户想要的结果,给所有物品都找到合适的家,最后让家看起来恢复最初幻想的模样,圆满而单纯。

当然,结果也是想要主人去感受,整理后美好的呈现就是你生命里应该拥有的基本权利,而不是一味的追随品牌价值,而忽略了家可以创造干净、温馨、力量、有序。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扫,即是做整理,就是在领悟别人的生活状态,发现自己内心的不纯粹、思绪得混杂、财富的匮乏、割舍的勇气、生活的动力,感恩已经拥在怀里简单的日子们,还有那些赋予自己无限温柔的身边人。

收纳整理,夜绝对不是用自己的专业去试图改变对方的生活习惯,我们知道,只有持续行动才能影响别人。

做好自己的本份,怀揣着明白,去“维修”别人的家,也是装点了整理人的梦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