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公元前400—前350年
空间:中国陕西与希腊半岛中北部
有时,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或族群的命运,比如说,一根柱子,一种难以公开表达的爱情。
对表中华文明的世界至此,已经遍数了春秋霸主,唯独没有提到秦,这位真正的霸主,这位春秋战国的终结者。原因很简单,在此之前的秦,还十分弱小。而令他开始强大并令山东各国寝食难安的竟然是被一根棍子、四两拨千斤推动的变法。
秦国先人最早可以追溯到颛顼。舜帝时,其祖先驯兽有功,被赐姓嬴。其中一支后替商朝保卫西部边陲,西周初期曾参与“三监之乱”,后被周公征服。周孝王时期,秦氏先人非子被分封在秦地(今甘肃天水),为周王室养马并戍边对抗西戎,以封地为氏,号“秦嬴”,后人称之“秦非子”,逐渐成为嬴姓中最大的一支,后经数百年的惨淡经营,势力逐渐增强。公元前771年,西周因“烽火戏诸侯”灭亡。次年,秦襄公与卫武公、晋文侯、郑武公等助周平王迁都洛邑,因功获封伯爵,正式位列诸侯。之后,又经数代努力,通过讨伐西戎和兼并周边其他小国,秦国逐渐将版图扩展至关中,公元前677年迁都城至雍。
秦穆公时(?-公元前621年),重用用五张羊皮换回的百里奚,以及蹇叔、由余为谋臣,与晋文公达成“秦晋之好”,国势逐渐增强。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欲东进中原、图谋霸业,但分别在公元前公元627年的“崤之战”和公元前625年的“彭衙之战”中被晋军击败,后虽夺回失地但仍被阻于崤山以西。秦穆公于是向西发展,并西戎20余国、扩土千里,称霸西戎。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殉葬而死者200余人,其中包括大批能臣武将,秦国因之元气大伤,加之其后继位的国君都平庸无能,故直至春秋后期,秦国再无作为。期间,与晋国征战不断。公元前578年,秦桓公时,秦甚至被晋厉公率四军八卿攻入关中。公元前455年赵魏韩“三家分晋”之后,秦国的主要对手变成了魏国。而魏国在魏文侯重用李悝为相、实施变法后,国力迅速增长。在名将吴起的带领下,魏国不久便夺取秦国西河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一度攻入关中地区。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虽起兵50万,但在“阴晋一战”中,仍被吴起的区区五万兵马击败。此后,秦国一直被魏国压制在洛水以西,不能与中原相通。直至赵魏两国反目,三晋联盟瓦解,魏国结怨于诸侯,秦国的压力才有所减少。但直至公元前385年,秦献公继位,秦国才得以逐渐稳定危局。
令秦国真正开始崛起的,是秦孝公(公元前362年—前338年在位)重用商鞅、推行的变法改革。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商鞅颁布《垦草令》,拉开了以重农抑商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序幕。两年后,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推行以奖励耕织、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卿禄世袭、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和推行小家庭制等以户籍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但百姓却对新法持怀疑态度,这时候,一个棍子成了强秦的重要支柱。一天,商鞅让人在南门附近立了一根柱子,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黄金十两。”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商鞅随后又将奖金提高到五十两。终于有人抱着试试的态度把柱子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赏给扛柱子的人黄金五十两。商鞅这一“四两拨千斤”的做法果然取得了出奇好的效果。消息传开,举国轰动,百姓对新法深信不疑,秦国农业生产和军事实力于是得以迅速增强。
崤山与函谷关:崤山是秦岭支脉,大体呈自西南-东北走向,长约160公里;西南与华山相连,东北则延伸黄河岸边,是秦与六国的分界线。因秦国在崤山以西,其他六国等在崤山以东,故常以山东六国代指秦之外其他诸国。古时有一条连接洛阳和西安的古道,其潼关至崤山的一段在崤山与黄河之间的涧谷间穿过,因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358年击败韩国,公元前357年与楚联姻,公元前354年后趁赵魏交战之机,从魏国手中夺回西河大片土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建新都咸阳,并进一步推行了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加收口赋、统一度量衡等改革措施,国力进一步增强。期间,秦孝公在崤函之地后,建函谷关,紧紧锁住了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对于秦国来说,退可以“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进可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贾谊《过秦论》)。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继位的秦惠文君不久以“谋反罪”“五马分尸”了当时手握军政大权的商鞅,但没有停止变法改革。秦国的强势崛起令山东六国震恐不已。
如果将改变秦国命运的原因归结为一根柱子,那么一种难以出口的爱情就也能够成就一个强国,那就是底比斯,继雅典和斯巴达之后的希腊霸主。
由于雅典和斯巴达的光环,知道底比斯的人并不多。它爱琴海西北、希腊中东部,起初是一个坐落山脊上小城。城墙上有7个城门,据说宙斯之子安菲翁喜爱音乐,他弹奏的琴声能够让石头和树木起舞。底比斯城就是安菲翁发挥魔力使石头自己动起来建成的。目前,人们已经在底比斯城考古发现了公元前15世纪米诺斯风格的宫殿,一些克里特风格的花瓶表明底比斯和克诺索斯文明也有一定联系。1964年发现的美索不达米亚圆柱形印章似乎表明,腓尼基文字是经底比斯传入希腊的。荷马史诗中曾提到,波奥提亚人(底比斯人)在希腊城邦远征特洛伊城的过程中,曾派出规模最大的舰队。当然,那次远征之后,底比斯也与其他希腊城邦一道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彻底毁灭,一同进入了漫长的黑暗时代。
令古希腊神话享誉世界的是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在众多耳熟能详的神灵中,有一位的名字像太阳一般光彩夺目,那就是宙斯之子太阳神阿波罗,他代表着艺术、音乐、诗、美、政治品德。希腊众神中,只有他能够帮助人们获知宙斯的想法,为人类的行动提供指引。而阿波罗神昭示神谕的地方就在底比斯,就在德尔菲神庙,也称“世界之脐”(意世界之中心)。根据神话和传说,宙斯为了确定地球的中心在哪里,从地球的两极放出两只神鹰相对而飞。结果,两只鹰在德尔菲汇合了,于是宙斯将一块圆形石头放在德尔菲,作为地球的中心的标志。德尔菲原本有一座大地之母盖雅的神殿,由一条巨蟒守卫。后来,阿波罗射死了巨蟒,成为德尔菲的主人。
关于德尔菲神谕,流传最广的有两个。第一则预言说,如果吕底亚国王跨过哈里斯河,就将摧毁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位国王照做了,结果他的王国被波斯人灭亡了。另一个就是令人唏嘘不已的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
跟随阿波罗来到底比斯的,还有他的弟弟,被称作非理性、狂喜与醉酒之神的狄俄尼索斯。希腊人以为,他是为阿波罗的沉静肃穆提供一种平衡,我倒认为应该为宙斯提供一种平衡,毕竟他生了太多的孩子。狄俄尼索斯给底比斯乃至整个希腊带来另一大瑰宝“悲剧”。埃斯库罗斯的《七将攻底比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伊底帕斯王》和《安提戈涅》,无不令人在悲伤中体味人性之美。而如此多的经典“悲剧”也似乎与德尔菲神谕有着某种契合。
现存的德尔菲阿波罗神庙遗址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后一直是古希腊宗教中心以及希腊统一的象征,直到基督教时代的到来。
公元前6世纪,维奥蒂亚地区的一些城邦组成同盟。公元前5世纪后,底比斯成为该同盟的领袖,并因为争夺领地与雅典长期为敌,以至于在希波战争期间选择与波斯合作,后又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支持斯巴达。但随着雅典在公元前405年被击败,斯巴达人的暴虐统治也使底比斯人感到无法接受。公元前395年,底比斯与雅典、科林斯在科林斯召开军事会议,结成对抗斯巴达人的联盟,引爆科林斯战争。在试图分裂希腊城邦的波斯国人支持下,联盟在公元前394年先后在海战和陆战中击败斯巴达人。但形势在公元前387年发生逆转,斯巴达以承认波斯人对土耳其半岛希腊城邦的统治权为条件,与波斯签订了牺牲全希腊利益的“大王和约”。底比斯人被迫选择屈服并解散了斯维奥蒂亚同盟。公元前379年后,底比斯在伊巴密浓达(公元前418年─公元前362年)领导下发动起义,试图脱离斯巴达的控制,这次他们依仗的是底比斯神圣军,一支由难以公开表达的爱情-同性恋战士组成的特殊军团。
同性恋在底比斯是一种被允许的行为,甚至有专门的同性恋守护神。公元前378年,将军高吉达斯从底比斯各军团中挑选出150对互相宣誓忠于爱情与友谊的基友战士组成一个特殊的军团——底比斯神圣军。其后40余年,在“爱情”的鼓舞下,抱着同生同死的信念,底比斯神圣军几乎战无不克。令底比斯神圣军成名的是留克特拉之战。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大军讨伐底比斯,面对令人生畏的重装甲步兵,为爱而战的神圣军发起突然攻击,一举击败斯巴达人,击毙斯巴达国王王翁布罗特。之后10余年,在主张“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的伊巴密浓达领导下,同样依靠神圣军的英勇,底比斯人不断改变着希腊的政治版图,解体旧的同盟、创立新的同盟,逐步成为希腊新的霸主。公元前362年,底比斯人远征伯罗奔尼撒半岛,与斯巴达联军(得到了雅典以及其他城邦支持)展开曼迪尼亚决战。底比斯人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由于统帅伊巴密浓达战死,底比斯城邦之后迅速衰落。由于在上述过程中均元气大伤,此后希腊各城邦的命运逐渐被马其顿人所主导,直至统一在马其顿帝国的名下。而底比斯神圣军也在公元前338年,雅典和底比斯联军与马其顿联军的最后决战中全军覆没。
既然一个蝴蝶能够掀起一场风暴,那么,一根棍子和一种特殊的爱情左右历史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但两者又有着极大的不同,那根棍子支起的是秦帝国的大厦,那种特殊的爱情却只有一世的惊艳。
本文为《世界历史六千年》的外篇《对表中华文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