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景阳冈武松打虎是经典情节,其经典之处在于作者运用了小说中的“三复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所谓“三复情节”,就是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
“三碗不过冈”,武松喝的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常人做不到的事,武松可做;常人遵守的规则,武松偏不遵从。作者有意安排武松突破这个“三”,彰显其英雄豪气,突出他的非同一般。武松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才有了打虎这一精彩故事。
三次回转的机会:第一次是酒家真诚劝说,有心救武松。可武松不相信,酒家的话反被武松看作是吓唬、想谋财害命的话;第二次是冈子下大树上写有警示的文字,他还是认为是店主的诡诈手段之一;第三次是山神庙上的印信榜文,武松这才相信景阳冈上确实有虎。正是因为武松的不轻易相信,才一步步推动情节的发展,引起悬念:这景阳冈上的虎有多厉害?让店主劝说、处处榜文告示?
三个念头:得知真的有虎,武松的第一反应是内心害怕,要回酒店;第二反应是不能回去,怕人耻笑;第三反应是自我安慰“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这三个念头在武松心中一闪而过,既表现了武松也有着害怕的常人真实的一面,又表现了武松的英雄胆气。
三次躲闪:老虎第一次是“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是酒做冷汗出,一闪,闪在大虫的背后。面对老虎的居高临下、泰山压顶之势,从前闪到后,这个身手了得!老虎第二次是“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也就是用后腿尽力往后踢的意思,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第三次是老虎把“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也就是用铁似的虎尾一扫,武松又闪在一边。武松的三次成功躲闪,表现了武松的身手敏捷。
三次进攻:武松三次躲闪之后,开始进攻。第一次是棒打,结果打在枯树上,梢棒折做两截;第二次是把前爪搭在自己面前的老虎按将下去,用脚踢,踢的结果是那老虎“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第三次是拳打,武松左手紧紧地揪住老虎的顶花皮,提起铁锤般的右拳,打得五七十拳,打得那老虎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这五七十拳,武松使的是平生之气力和那十五碗的酒力。就像鲁智深,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酒壮英雄胆”,如果没有那十五碗酒垫底,还会有武松打虎这一英雄壮举吗?武松的三次进攻,充分地表现了武松的神武之力。
景阳冈打虎,“三”的设计让情节层层推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武松这一人物形象饱满立体、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