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青旅的公共空間裏做我今天要做的功課,突然陸陸續續看著一群人漸漸增多似乎是要做什麼活動,他們告訴我来自广东理工大学唸大二建築系的學生,巧了,我也是念建築的,来了35个学生,跟2个很年轻的老师。
同学们陆续的把这几天看的东西整理出来,打起了投影機,準備分享。第一组学生放出了紫气东来书店,是山水秀的作品,借景以及从地面掀出了一个空间的感觉,可惜14年建成荒廢到現在;第二组学生拿出了嘉定图书馆,马达思班做的,这個case學生們在意的是重疊空間所創造出來的再次利用或是流出了一個天際缐可以连在一起。内心听的很懷念。
接下來一群小會在各自討論被老師遏止了,哈哈,我學生時代也會這樣,第三組學生在分享王樹的象山校區,很多材质的切割以走道的延伸,在里面行走的感觉很轻崧自然,而且我们常見的材料可以很顶天立地以及大量的的竹合板做出的天花支撑,还有隈研吾的展览馆,用了很多瓦片在立面,立面的次序表现的。第四組谈了二三组差不多的东西,但是他们有自己描述每张照片的方式,像是建筑里的秩序。
这几组分享完了換男老师分享,但言语之间被我阅读出来憤世嫉俗的内心,这几年社会里教我的肯定不少,男老师对于苏州的老城状况新城改造之间的无法融合,甚至政府做的事情,都让学生去思考是否好坏,我內心认为这样的评价标准是欠缺的许多时代的因素及社会的发展在里面,学生思考还需要参考更多资料,分析歸類,才有办法回答的上来,甚至不是更单纯的回答好或是坏而已。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