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比较喜欢看老片子,具体我也说不上什么时代,约莫着就梅艳芳/张国荣/王祖贤等人的时代,正是港剧风华正茂的时代,同样也是社会转型时代激烈碰撞的时代。小的时候,看有些片子我是看不懂的,一度把很多经典的片子弃如敝履,现在长大了,虽然阅历和智商也比小时候多不了多少,但是对于电影所讲的内容却有了自己的理解,这算无师自通吧,偶尔遇到一两部还很有带入感或者说在某个阶段突然出现带入感。
电影和文学作品一样都反应了当时时代的特点,是当时社会与人,物质与精神的缩影,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华,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很好的素材。
这几年电影市场异常繁荣,院线和发片方以及演员都赚的满盆钵。小成本的电影在大片环绕之下也居然有逆袭之态,这无疑与观众常年被千篇一律的好莱坞式大片轰炸所产生的审美疲劳有关,同时也反映了观众多元化的观影需求。
观众的口味变了,电影市场的方向就得变,否则票房君会牺牲的。小成本电影中出现了很多的票房黑马比如说《囧》系列《夏洛特烦恼》等叫好也叫座的片子,同样也出现了很多只卖座却被批的一塌糊涂的影片。这一类片子大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某一方面特别突出,有的是剧情好,有的的幽默接地气,有的是颜质高等等。这些就是所谓的卖点了,也是观众为电影票买单的原因。
当下观众对于电影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不再一味的被“大片包装“或者”明星效应“牵着鼻子走,观众要求多了,电影市场便以丰富的电影资源回馈,丰富的电影资源反过来又为观众提供了释放审美的空间,于是就出现了繁荣,电影市场的繁荣与思想的繁荣。这会不会造就一个时代的繁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