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如果我不坚持自己的信仰,我不知道该如何活下去。
如果让我独自选择观看一部电影,是断然不会考虑这部的。一来觉得战争片实在枯燥无聊。二来觉得血腥暴力的场面估计会引的我大叫连连。不过还好,一点都不会枯燥反而摄人心弦,引人深思。但血腥场面还是逼真到极度不忍直视。有幸看这部影片是机缘巧合也是冥冥注定吧,感谢相遇。
全片围绕着的主题就是——信仰,坚守信仰。男主是一个“良心拒服兵役者”。简单来说就是:我自愿参军,但是我拒绝用我的双手扛起抢更别提杀人。可能深受小时候差点失手打死自己兄弟的恐惧、以及恪守摩西十戒,第六条戒律:汝不可杀。但最终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任何干预他人信仰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不管是军方还是其他什么。当你有了信仰,你的一切行为都围绕它存在,那些看似匪夷所思,自相矛盾的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了。
对于一直延续到影片快结束的预测判断失误,还是深深的感到愧疚。整个过程我都觉得他最终应该要做一个选择,因为这本身就是很矛盾的一件事情,一个马上要上战场的人却拒绝杀戮。难道在战场上他要眼睁睁看着战友死于敌手,却无能为力,无法施以援手?所以,他要么就结束挣扎乖乖回家,要么就扛起步枪选择留下,我甚至认为就算他现在不妥协,未来的某一个危机时刻应该也会迫不得已打出自己的第一发子弹。但万万没想到他给了我们第三种可能,也是他一直坚守的原则。虽然也有触碰到枪,但是却没有发挥它的功能,他至始至终都没有放弃信仰。
我们总是标榜我们的信仰多么伟大,转眼却把它丢的一干二净; 有的人当下誓言满满,对待信仰却如同更换衣服一般勤快。这一切,在这里却显的那么可笑。我们所谓的信仰其实只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 所追求的一切都脱离不了自身利益。相比之下,实在蠢的可爱。
最爱分析影片中令我心仪的镜头,当然这部也不例外,有三处镜头境界之高让我觉得我简直要爱上导演。
一处当然就是男女主确定关系去爬山,作为拉她上山的约定,也因为第一次亲吻太过鲁莽,作为弥补。男女主在山顶上忘情拥吻,融情于大自然,在天地万物的印证下许下承诺。欣赏男主一眼万年的勇敢,喜欢就去追,爱上了就不会放手。可是多少人完全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在孤独的牢笼里越陷越深,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也没有找寻的意思,任由时光渐渐苍老,我自独自等待。
第二处是男主在大部队已经完全撤退,日军不时出没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选择留下,拯救那些仍有生命迹象的战友。虽然深知他有主角光环,但还是为他的“一意孤行”捏了一把汗,甚至好几次都想亲自上去劝他,把他揪下来,在电脑前着急着舞动双手,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困惑为什么都没有战友上去劝他,但或许正是因为旁人的“袖手旁观”,才更凸显出他的伟大。每一次送下去一个伤员,他精疲力尽的暂躺在崖头,无力呢喃:再救一个,帮我多救一个。他在与他的上帝对话,上帝也对他做出了回应。他最终仅一己之力成功拯救了75个伤员,那些已经被放弃的伤员,如果没有他,早已死在了日军的刺刀下。当他安全落地后我悬着的一颗心才开始放下(下面是重点)
归队后,阳光下,他开始淋水清洗自己因战火而泥血混合的身体,血水,泥水四溅,顺着发丝流下来,竟然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鲜红的战士的血水在阳光下闪耀,讲述着着他所创造的奇迹。
第三处,由于第一场战役的巨大成就,其他士兵纷纷把他当做信仰,他信仰上帝,而他们信仰他。第二场战役战胜之际,他中了日军假降的圈套不慎受伤,手里握着失而复得的小圣经,那是他爱情和信仰的双重化身。将它紧握贴近心口,被救援担架吊在空中往安全地带输送的时候,那一刻,他仿佛与他的上帝相通,当他缓缓闭上眼睛,我看到本该由上而下的担架却越升越高,逼近天际。他对战争的贡献,他的精神,他对信仰的坚持,已然已经超越了一切。
回想当初,因为坚守信仰,他曾被上级劝退甚至强退; 被战友排挤暴打以泄愤; 不被批假以致错过了自己的婚礼; 接受听证会审判差点被判刑……但这一切都没有将他压垮,没有使他的信仰改变半分
于是,有了现在,他因为信仰冒死拯救了无数伤员,他因为信仰通过自己的行动,彻底改变了别人对自己的偏见,他开始被理解,被奉为英雄,受万人敬仰,他完成了坚守,他“活”了下来,是真正的活!
影片最后,当我得知这竟然是由真实事实改编而成,内心的敬佩仰慕之情溢于言表,惊叹不已,世间真的有如此恪守信仰,大爱无疆的人!
老年的多斯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到:“他(被救者)的一脸笑容,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报酬”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