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已过,疫情逐渐好转,捷报频传。此刻面对的一切,也少了先前的苦闷与恐慌,多了几分欣喜与希望。我家离小区门口很近——窗外一看,便能看到负责人员的检查;窗外细听,还能听到他们的谈话。而此时已上网课的我,少了窗外凝望的时间,少了与心灵独处的时间。
我是窗子里的人,能看到的事物难免有些局限。人们即使被限制出门,依旧未停止生活——有人礼貌往来,服从方针;也有人破坏规则,我行我素。而生活的主要方式恰恰是重复。
如往日,近黄昏,云朵中掺着粉色,犹如油彩,犹如色素。每个词语都如这般,陷入到纷繁杂念织就的网中,但在其温暖的庇护下,我还是能寻找到一片空间,让这些关于治愈,死亡,社会等等纷乱的问题,都在慢慢的熟悉中消逝。窗外一瞥,有两人拿着刚送来的已打包好的饭菜进了小亭子,未久便出来继续站岗。我很清楚他们站岗的任务简单又繁琐,有人进出,便立刻检查有无戴口罩,量体温,登记。没人来往则如往常般闲聊,除了颠倒的作息和多出的几个程序,仿佛就和往常一般。
但总有人会不理解,与他们争执,我还挺无奈的。清晰记得有次耐不住苦闷的我,想出去买份馋了好久的小吃,未出大门,一个和蔼的大叔便拦住了我,我也一下子认出了他,我经常在窗里看到他在亭子里吃泡面。“你是那栋楼的小姑娘吧,出去要量体温的哦,还要扫码登记,很快的,现在可便利了呢,出去了要注意自己保护好自己哈,别感染,否则可遭罪了……”我对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有些不知所措,然后乖乖扫墙上的二维码,耳边还是他的叮嘱声。我看到旁边贴了句标语:“2020,等待的一年。不管是疫情还是热爱,都需要等待,等待中度过,追求中沉淀。”瞬间感觉这几个月来的苦闷都消逝了,藏匿了。因为现在的等待真的就是沉淀。上网课的我效率不高,经常烦闷,羡慕那些对答如流的同学,但很多时候我却忘记了自己该怎么学习,沉溺于这苦闷当中。
扫完码,我尴尬了,我没注册,大叔注意到:“没注册,不要紧,别急,到亭子里慢慢弄,里面干净通风……”我笑了,“谢谢了,不用了,想来现在外面应该也没摆摊,麻烦你们了,我回去了”“那你记得还是要注册的,这个码可是都通用的……”我点了点头:“嗯嗯,你们也辛苦了,加油!”或许是他们许久没听到这样的话,竟然怔了一下,还笑着摆摆手:“没事,应该的,哈哈。”简简单单的交流,消散了疫情的阴霾。
苦闷是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自己在无穷的时间中无足轻重。可是每天,我还是能听到他们在楼与楼之间用大喇叭传唤着防护安全知识,一时间,本陌生的他们变得熟悉起来,还有些小感动。因为他们为了更好工作,错开了作息点,有时不被人理解,一想到有些人凌晨还要当班,自己都不禁起敬佩之情。有时候很想问问他们对这平凡的工作,颠倒的作息,光荣但艰难,苦闷还时不时来袭的任务的看法,但我觉得答案应该很明显了。
我听母亲说过,他们是党员。终究夜幕还是来临了,亭子灯亮了。日复一日的,但很安心,很多事情都藏匿了,都安静了,明天还是会如约而至。他们没有什么亮点的工作,但就是很平凡,又伟大,是我心中最美的逆行者。
疫情还未结束,苦闷就可能成为常态,但我们还是能从渠道中看到向光者,打破这笼罩的阴霾。大数据的时代也让我们更清楚了解现状,我相信四月是美好的,没有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