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涵若生
我认为坏的行为虽能吸引眼球,但也使人避之不及。我认为好的行为虽没有万众喝彩,但总能动人心弦、触动许久。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常态,我发现“坏”总是张狂自信,“好”总是小心谨慎。
心里有这样的想法,行为上基本也就定了方向。每当我看到“坏”时,我就会小心谨慎,每当我看到“好”时,我就会张狂自信。
但也不是绝对,或者达不到百分百的程度。
窃以为,无论哪种状态,我都做不到极致,因为我自认为只是一个普通人,智商情商虽不至堪忧,但也总在中下游徘徊。也许哪天顿悟,或许就能多收几棵白菜。
不过大多数时间里(除了用钱的时候),我倒是乐意做个普通人,无人关注、自在生活,有人关注、乐呵乐呵。也许,这就是普通人的生存之道吧。
如上那般啰里啰嗦,对聪明人来说可能显得多余、矫情,但对作为普通人的我来说,“有感而发、不得不为”,大多时候总能给我带来乐趣(姑且不论这种乐趣会不会给他人带来痛苦)。
我很期待那种境态。
然而,由于我生性胆怯,无论碰到的“坏”或“好”,大多时候我所能或所敢做的,也仅限在心中“张狂自信”或“小心谨慎”,从不敢迈出雷池一步。
所以,“有感而发、不得不为”,其实是有限制的,要么是在心里,要么是在纸上。
故而,你看到的我,总是处于那种“与我无关”的超然世外的状态。
我认为这种“状态”很不好。内心再怎么波涛汹涌、激流澎湃,既不会为社会文明发展贡献点滴,也无法博得女孩的半点欢心,除了徒增心累,毫无用处。
其实,说穿了。在世人眼里,我就是典型的“多情”的种子、伤心的命。
说实话(who care),几年前我不认为自己是那样的人,我那时觉得自己应该属于那种“潇洒走天涯”的类型。后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也不得不承认、接受那样的自己。
如今,自恃那份多情的天性,我倒可以心安理得地宣泄心绪。那些被多情催生的东西,全都被我从心里揪出来,并排摆到纸上,然后剁成肉泥,拿去包饺子。所以,我经常“吃饺子”,酸甜苦辣,各种口味的饺子。
“自古多情空余恨”,变成了,“如今多情不缺饺”。嗯,时代在发展嘛!
只是那剁刀的力度,还有待加强练习。
在我历经考验,悟得“多情多饺”的秘诀,并潜心练习许久后,我终于做出了第一碗“多情饺”。
凡事一旦带上“第一”的名号,总是要特别介绍的。所以,关于加工那碗饺子馅的经过,其实是这样的。
那是普通的一天,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五月的第七天。那天风很大,我穿的很少,我觉得有点冷,所以印象就深一点。
晚上六点多的地铁站里,正是人满为患的时候。从上游开来的地铁,就是一个个巨大的“人肉罐头”,我想进去增加其分量,都不得而入。不过还好,说不好下一班,保不齐下下班,我终究还是能够发挥作为人肉的价值的。然后,在罐头里,奔流而下。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人肉多了什么“味”都有(当然不是指我的汗臭味)。
我的眼睛和鼻子,在位置上始终如一,但在功能上却不分彼此。
闲着(站着)无聊时,我常常用我的眼睛去寻找能使我“动鼻”的“味道”。
没多久,我就嗅到了。
“你往里挪挪喽,里面有空哦”
“中哦”
“包给我拿……转个身呦,这么挤……抓好扶手哦”
“好喽,你也站好哦”
不瞒你说,这段对话是我脑补的(方言啊),但我想大概是这样。
在年轻人堆里,那对中年夫妻显得格外显眼。并不是说他们招摇,而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味道”。
好的味道能使人神清气爽。我当时看到的就是这种“味道”。我神清气爽后,开始那不明显的小心绪却更明显了。
他们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家乡在哪里?
为何要远离?
我都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他们是一家人,他们出门在外彼此扶持,他们远离家乡定是为了家,也许大概很可能是为了孩子(应该还不止一个)。
呵呵,你肯定会说,傻子都能想到。不过,我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傻子。
因为,我想成为他们那样。
组成家庭,从年轻携手走至半老。生活不易,也能贫贱不弃共谋出路。有子可养,有幸为人父母……
我真的想成为他们那样,而不是每天独自挤地铁,还两次。
有那么一会儿,我眼睛“酸酸的”、鼻子“湿湿的”,我不知道,我是在为他们高兴,还是在为自己难过。
不过有件事我可以确定地告诉你:
我不仅津津有味地吃完那一大碗“饺子”,我还蘸光了半瓶醋,还啃掉了三颗囫囵大头蒜。
到现在仍然意犹未尽、酸(蒜)味绵绵。
不信?
闻闻。
早安 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