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年,年仅13岁的穷书生林则徐考中秀才,被河南知县郑大模认定为准女婿。
为何堂堂知县大人会如此看重家境贫寒的林则徐呢?
林则徐出生于1785年夏季的暴雨天,恰逢福建巡抚徐嗣路过茅屋避雨。
父亲林宾日看到戴红帽的大官光临寒舍,喜出望外,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
因此,林宾日给儿子取名则徐,希望有朝一日儿子也能成为像巡抚大人徐嗣一样受人爱戴的好官。
林则徐天资聪颖,林宾日从林则徐4岁就开始教他认字,7岁就教他做文章。
有人觉得这样鸡娃不好,林宾日却说:“这孩子很聪明,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引导出他天生的灵性。否则让他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反而浪费了他的灵性。”
渐渐地,林则徐长大后开始锋芒外露。
有一年元宵节时,私塾先生和学生一起赏花灯,吟诗。
私塾先生看着处处张灯结彩,出了一句应景的上联: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
林则徐立即脱口而出:打一声鼓代天地威。
这小小年纪,才思敏捷,气吞山河,私塾先生更是赞叹不已,认为以后必有抱负。
林则徐并不是一味的书呆子,他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每天读书之前,他会把母亲和姐妹们做的各种手工剪纸送到店铺出售,晚上放学后再去收钱。
随着家里弟弟妹妹相继出生,有人劝林宾日让林则徐学点谋生的技能,以便贴补家用。
林宾日始终相信林则徐以后大有作为,竭力支持儿子继续读书。
林家开始靠稀粥度日,渐渐地稀粥变得越来越稀。
生活上虽然艰难,可是父母却从不会为这些吵架,父亲仍然会去私塾教书,母亲带着姐姐妹妹做手工活。
有一年春节,林家一家其乐融融,有了欢声笑语。
邻居好奇地从墙缝窥探,只看到桌子上有一盘素炒豆腐,十几碗稀粥。
可是屋里的十多口人却高高兴兴地聊天,真让邻里羡慕。
一盘素炒豆腐,一碗稀粥,陪伴林则徐度过一个又一个春节。
就是在这种清贫的家庭环境下,林则徐更喜欢读书。
终于,林则徐13岁就获得了府试冠军,14岁就成为一位年轻的秀才。
他的才情才被老丈人郑大模肯定,继而跟知县千金订婚。
林则徐能成为一名年轻的秀才,自然和林父的教导有关。
良好的家风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孩子才会充满正能量。
物质匮乏不一定会落魄,但精神富足必定会教育出有前途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