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直觉,二是分析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认知错误,行为经济学家表示人们对激励因素所做的反应,常常缺乏理性偏离事实,而且这种结果有时是预料之中的。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延迟可以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等待越久结果就越好,而一旦明确了所需的决策时间,就应该尽可能的投到最后一刻再做出决定,如果时间有一个小时,那就等我19分钟后再说,如果时间有一年,那就等364天之后再说,即使决策的时间只有半秒,也要耐心等待,多等待一毫秒也许能改变一切
等待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把握住绝佳的机会。
在这个充满高速运算的世界中,速度被证明并不是万能的,而延迟却可以让我们获益匪浅,用足够的时间确认机会,尽可能等待最佳时机延长,反应过程中的可用时间就可以放慢时间的脚步,做准备的时间多于出手时间,用足够的时间确认
要知道,深思熟虑比追求速度更为重要
只有当潜意识信息的内容有我们自己的行为意愿相互去支持它的影响才会较为明显,许多专家指出,其实前一次信息真的会改变我们的行为,这种改变也只不过是聊胜于无。
关于快餐的研究表明,我们应该针对自身的快速决策系统进行延时管理,一个毫无价值的信息,很可能会导致我们过早的做出决断,即便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一旦怀疑自己接收到了不想要的潜意识信息,我们不妨有意识的放慢自己的速度,一直抵消潜意识信息刺激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阅读的更慢一些,或者在走进博物馆或者音乐厅之前稍作停留。
让大脑保持活跃潜意识,信息就无缝可入。
面对潜意识信息,最好的免疫方法是继续思考。就是这个啊。
最好的决定往往出自预先的准备。
大脑有系统一和系统二,但是大脑的这两个系统其实都容易出错 尤其是在时间的压力下,系统2的确可以纠正系统1所发生的错误,但它有可能推波助澜,错上加错。
在时间的压力下,新手表现总是非常糟糕,因为他们会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思考,而他们的直觉也并不可靠,因此可见,如果你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做决定,那么你最好是一个专家。
如果你是某个领域的新手,与其仓促做决断,是不如不做决断?
专家能够关闭思考的阀门,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做出无懈可击的反应,但如果你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做决定,那么你最好是一个专家。
瞬间得失的结论极易产生无意识的偏见,要积极避免无意识偏见的传染,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思考来修正意识的偏见
我们习惯于在短短几秒之内得出结论,而这些结论往往受到无意识的深刻影响,不幸的是这些结论常常漏洞百出,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进行修正这些结论
不要恐慌,因为突如其来的恐惧感,也基于我们所说的恐慌会严重干扰我们的决策能力,妨碍我们做出最佳的选择,恐慌可以把专家变成菜鸟,恐慌,注意让任何人做出错误的决定
最好的演员是那些不慌不忙的人
行动并不能换来回报,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换来回报。因此需要等待多久,我们就等待多久
巴菲特说近乎于懒惰一直是我们投资风格的基石,不过巴菲特总是马不停蹄,他并不是忙着买卖股票,他并不会对眼前的所有信息都是反应,相反他尽可能的推迟自己的反应时间,巴菲特的短期折现率很低,他有着常年的眼光
尽量减少交易投资的次数,保持足够的耐心,尽可能多占有信息,在做决定的时间段内能等多久就等多久,你等待的时间越长,思维就会变得越敏锐
数百年来这些一流的思想家和本书中所出出现的专家学者,都在告诫我们不要对未知的事物下结论,然而今天人们更加匆忙,更加频繁的做出决断,我们愿意相信自己的迅速决断是明智之举而且有时的确如此,但在思考未来的时候,真正的智慧与眼力往往来自于对自身局限的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考虑决策所需的时间,并争取用最长的时间来观察和处理信息,你确定可能的结果对时间的考虑是至关重要的
懂得延迟之道属于人性的核心部分,它是一个礼物,我们可以用它审视自己的人生,明智的决策离不开思考,而思考需要我们停下脚步,我们可以把苏格拉底的名言反过来说,经过审视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人生
要想解决国际民生这样长期而重大的问题,需从小的短期决策入手,小的决策常年累积便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人类决策具有复杂性,延迟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问出正确的问题
股神巴菲特认为自己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推迟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