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故事116,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去世,群臣奉立他的儿子公子兰即位,称为郑穆公。这一年冬天,晋文公也患病去世,在位八年,享年六十八岁。世子驩主持丧礼,登上国君之位,称为晋襄公。
再说秦军将领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在郑国都城的北门驻军戍守,当初看见晋国送公子兰回到郑国,立他为世子,心中忿忿不平,说道:“我们为郑国日夜戍守,为的是防范晋兵,谁知郑国又归顺了晋国,我们岂不是劳而无功,白白辛苦一场?”秦穆公得知这个消息,也十分气愤,只是碍于晋文公的面子,敢怒而不敢言。
郑穆公即位以后,没有对杞子等人以礼相待。杞子便和逢孙、杨孙商议说:“我们身在异国他乡,为郑国屯兵戍守,归期久远。不如劝主公暗中发兵,偷袭郑国,我们就可以满载而归了。”正在商议的时候,又听说晋文公去世了,高兴地手舞足蹈,说道:“这是上天要助我们成功呀!”立刻派遣心腹回到秦国,对穆公说:“郑国人让我掌管北门的钥匙,如果派兵偷袭郑国,我做内应,就可以灭了郑国。晋国有国丧,必定不能前来营救。此外,郑君刚刚即位,根基不稳,防备不严。这个时机太好了!机不可失。”
秦穆公接到这封密报,便和蹇叔、百里奚商议。两位大臣异口同声劝阻道:“秦国离开郑国千里之遥,无法得到郑国的土地,只能俘获一些战利品。劳师征战,千里跋涉,旷日持久,怎能掩人耳目?如果郑国获悉了我们的企图,做好了准备,那么就劳而无功,中途必有变故。派兵戍守他国,将士返回的时候却谋夺这个国家,这是没有信义;乘他国发生丧事而予以征伐,这是没有仁德;取胜则利益微薄,失败则损失巨大,这是没有智慧。失去这三样东西,不知袭击郑国还有什么意义!”
穆公恼怒地说:“我三次扶立晋君,两次平定晋国之乱,威名称著于天下。只因晋侯在城濮打败了楚国,才将霸主之位让给了他。现在晋侯已经去世,天下还有谁能与秦国匹敌呢?郑国如困鸟依靠他人,终会飞走。趁此时灭了郑国,换取晋国河东的土地,晋国一定会听从。怎么会没有好处呢?”
蹇叔又说:“主公为什么不派人到晋国去吊唁,趁此也去郑国吊唁,来窥探郑国是不是可以攻打?不要被杞子等人的虚言所迷惑了。”
穆公说:“如果等吊唁之后再出师,往返所需时间差不多要一年。用兵之道讲究神速,应当迅雷不及掩耳,你已经老朽了,知道什么?”暗中与杞子派来的人约好:“二月上旬,秦军到达郑国北门,里应外合,不得有误。”
穆公任命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和蹇叔的儿子白乙丙为副将,挑选了精兵三千多人,战车三百辆。
出师这天,蹇叔和百里奚一边哭一边到东门外来送行,说:“哀痛啊!我只看见你出兵,看不见你回来!”穆公听到了,十分恼怒,派人责怪他们扰乱军心。
蹇叔、百里奚齐声说:“我们怎么敢哭主公的军队?我们只是哭自己的儿子!”
白乙丙见父亲哀痛大哭,想要推辞不去。蹇叔说:“我们父子在秦国领受高官厚禄,你为秦国而死是分内之事。”暗中交给他一个密封的信简,嘱咐他按此行事。大军出发后,蹇叔称病不朝,将要事交代给百里奚后,便辞官还政。
三名大将从冬十二月二十三日出兵,到第二年春正月,抵达周国,途中经过成周的北门。孟明视说:“周天子居住于此,我们不能因兵事而拜见他,但不敢对他不敬。”传令军中,除中间驾车者之外,车左主射者和车右持戈者都除去盔甲下车。
前锋的牙将褒蛮子骁勇无比,才过了城门,就从平地跳跃登车,快得像飞鸟一般,车轮都没有停下。孟明视赞叹道:“如果人人都像褒蛮子一样,那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呢?”
将士们一听,哗然而起,都说:“我们怎么会不如褒蛮子?”于是争先恐后振臂而呼:“凡是不能跳上战车的,就退去殿后!”行军时,殿后被视为胆怯;战败撤退时,殿后则为英勇。此时让人殿后,相当于一种侮辱。全军有三百辆战车,将士们个个飞奔向前,一跃而上。登车之后,战车迅速前进,如疾风闪电一般,立刻就远去不见了。
这时,周襄王派王子虎和王孙满前去视察秦军。秦军过境之后,他们回禀襄王。
王子虎赞叹说:“我看秦军如此骁勇矫健,谁能匹敌?这次去郑国,郑国一定不能幸免了!”王孙满此时年纪还小,含笑不语。
襄王问他:“你这孩子认为怎样?”
王孙满答道:“按照礼仪,经过天子的门前,必须卷起盔甲,捆起兵器,徒步疾走。现在,秦兵只做到了脱下盔甲,这是无礼。他们还跳车而上,真是太轻率了!轻率则缺少谋略,无礼则容易混乱。这一去,秦军必遭兵败之辱,不能伤害他人,只能伤害自己!”
再说郑国有一个商人名叫弦高,以贩牛为职业。过去王子颓爱牛,郑、卫各国的商人贩牛到周国,获利丰厚。如今弦高仍承袭这一行,他虽是商贾之流,倒也有忠君爱国的心肠、排解纷争的谋略,只因无人引荐,只好屈居于市井之中。
这天,他贩了几十头肥牛,往周国去做买卖。走到黎阳津(古渡口,位于黄河北岸,今河南浚县东南),遇到一个旧相识,名叫蹇他,刚从秦国而来。
弦高与蹇他见了面,随口问了句:“秦国最近有什么事?”
蹇他说:“秦国派出三员大将,率军袭击郑国。十二月二十三日出兵,不久就要到了。”
弦高大吃一惊,心想:“郑国是我的父母之邦,忽然遇到这样的灾难,我要是不知道就罢了,现在我已经知道了,如果不去营救,万一国家灭亡,宗社被毁,我还有什么面目回故乡呢?”于是想了一条计策,辞别了蹇他,一面派人连夜奔走,向郑国报信,让他们赶快做好准备,一面打点犒劳秦军的礼物,拿出四张熟牛皮,又随身带了十二头牛,其余的牛都寄养在客店中。
弦高自己乘了一辆小车,一路迎着秦军而去,来到滑国一个叫延津的地方,恰好遇见秦军前哨。弦高拦在大道上,高声喊叫:“郑国的使臣在这儿,请求一见!”
前哨向中军报告。孟明视吃了一惊,心想:“郑国怎么会知道我军要去,派遣使臣远道迎接?先看他是什么来意。”便与弦高在战车前见面。
弦高假称奉了郑君之命前来,对孟明视说:“我们国君听说三位将军要率兵到郑国来,特意派遣我远道迎接,带来微薄的礼物慰劳大军。郑国周旋与大国之间,屡次遭受外敌侵扰,时常为边远地区的戍守担心,生怕一时松懈,就会遭遇不测,得罪贵国,所以日夜防范,不敢安睡。请将军谅察!”
孟明视问:“郑君既然来慰问我军,怎么没有国书呢?”
弦高答:“将军在冬十二月二十三日出兵,我们国君听说行军极为迅速,恐怕等外交辞令拟定完毕,已来不及安排迎接和犒军,所以口授旨意,派我到此匍匐请罪,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孟明视靠近弦高,附在他耳边说道:“我们国君派我到这儿来,是为滑国的事,怎么敢到郑国去呢?”立刻传令:“兵马驻扎于延津!”弦高拜谢,告辞而去。
西乞术、白乙丙问孟明视:“驻军到延津是什么意思?”
孟明视说:“我军跋涉千里,只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战胜郑国。现在郑国人已经知道我们的出兵日期,他们一定准备得很充分了。如果攻打,则城池坚固而难以攻克;如果围城,则兵少而缺乏后援。现在滑国毫无防备,不如袭击滑国,带回虏获的物品,还可以回报给我们主公,也不算师出无名了。”这天夜里三更,三名将军兵分三路,合力攻破滑城。滑君逃往翟国。秦兵大肆掳掠,将美女和财物抢劫一空。滑国破碎,滑君无力恢复国政,秦兵去后,这个地方便被卫国所吞并。
再说郑穆公接到了商人弦高的密报,还将信将疑。这时是二月上旬,他派人到宾馆中监视杞子、逢孙、杨孙的一举一动。发现他们已经在收拾车辆,整理武器,人人穿戴整齐,个个精神抖擞,厉兵秣马,只等秦兵到来,准备打开城门迎接。
使者回去禀报,郑穆公大惊失色,便派老大夫烛之武作为使者,先去拜见杞子、逢孙、杨孙,给每个人赠送绸缎布帛,对他们说:“你们在郑国长期滞留,郑国因供给的缘故,原圃的麋鹿都用光了。现在听说你们戒备森严,有离开之意吗?孟明视等几位将军正驻扎在周国、滑国附近,你们何不去追随他们?”
杞子惊慌不已,暗想:“我的谋划已经泄露,不但出师无功,而且落下罪责,郑国不能留,秦国也回不去了。”只得婉言辞谢烛之武,当天带领几十个心腹手下,逃奔去了齐国。逢孙、杨孙,也逃到宋国去躲避罪责。秦国留下戍卫的士兵没有了统领,聚集在北门,想要作乱闹事。
郑穆公派遣佚之狐准备了很多干粮,分发给秦兵,疏导他们返回家乡。郑穆公记下弦高的功劳,任命他为军尉。从此郑国安宁。
本故事基于冯梦龙编,黄钧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东周列国志》进行编写,原创作品,持续推出。《东周列国志》编著过程中参考《左传》《国语》《史记》等二十多种典籍,是较严肃的历史通俗演义。欢迎历史文献爱好者、研究者踊跃留言,进行评析。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