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的一生的开始出现5年10年这样的时间节点时都会开始反思这个节点过程中的得失。
我对自己上一个10年的总结是过的开心顺心,这种开心顺心是建立在自己的舒适性之上。但如果以物质结果为导向来看这种开心顺心的话则是可笑,可惜,汗颜。
因为这些舒适性简单到令人发指:满足毫无节制的食欲,一场场没有目的没有规划的旅行,对异性低价值毫无保留的付出,对时间的不屑则表现为:花几个小时去刷朋友圈,花几个小时去刷抖音,花几个小时去刷微信公众号的碎片信息,周而复始,每天都是几个小时,每天也没有几个小时!
当然也有庆幸的成分,庆幸的是
经过了10年,能醒悟过来。不至于,50岁60岁的时候才有这个反思,种树最好的时间永远是当下!
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庸平凡的,这里的平平凡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以物质结果为参照的平凡,因为毕竟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还在为金钱而烦恼而失去很多东西。
回想我们每个人大部分的社交活动都是带着金钱的目的去接触的,为了向成功的人学习有价值的经验,向书本,向各种各样的学习软件学习一些自己所欠缺的不具备的知识。
但网络上流行的是学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
因为几乎大部分道理都是叫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改变自己,挑战自己。而恰恰这又是违反人性,违反大脑机制的。
学了无数道理,我们都没有践行,没有执行落实。
回忆我们逝去时间一定是在微信朋友圈里,回忆我们逝去的时间一定是在抖音短视频里,回首我们逝去的时间,一定是在各种提供打发碎片时间社交APP里,今日头条,微博,B站,游戏,追剧等等。
为什么我们始终不满意自己的现在觉得没有做好?原因无它,就是这些。而这些恰好就是大脑喜欢的舒适性,何去何从,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