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宿舍,是很熟悉的。
从初二开始住宿,一直到大学毕业,细细数来,已有9年。早已习惯了一群人热闹的日子。现在住在家里,安静,安逸,竟然或多或少的不习惯了。
最初住宿的时候,是极不情愿的。习惯了待在家里,突然地离开,不愿接受。第一个星期,认床,失眠,早醒。没有衣柜,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没有风扇,没有书桌,没有椅子,条件虽简陋,倒也适应着。6点多起床,晨跑,早自习,晚上还有晚自习,可能是一起重复着这样的模式,也没觉得累。印象最深刻的,是去食堂排队烧水,打水。趁着烧水的间隙,还可以聊聊天。如果自己是第一个打到热水的,满满的成就感,满满的一桶水也没觉得有那般沉重。女汉子的气质大概在那时已经开始培养了。 不自主地想起了熄灯后打着手电筒看书,还有同学的手电筒被没收,第二天又看着老师用她的电筒查寝;熄灯后的夜谈;第一次半夜起来也没觉得害怕;冬天用一起用冷水刷着棉衣,以至于那时很向往铁一的洗衣机。
高中3年,却从没用过铁一的洗衣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庆幸于第一个学期住在混合寝室,为无聊的学习增添了许多乐趣。开始讨厌晨跑,可空有一颗逃跑的心,却没有逃跑的胆。虽没有那么多时间玩儿,不过一起受苦也没觉得那么苦了。一点点的闲暇也能很满足。挤出一丁点时间闲聊,看看非课本,或者闲荡一圈儿,如释重负!肖哥打包回来的美食与查寝顺带的小零食,总能让我们欢乐好一阵。胆儿也开始大了,虽然害怕也能一个人住。
之后4年的住宿,已成习惯,没多大感觉。转专业的小波折,搬过一次。和学姐住在一起的时候,总有一种小妹妹被照顾的感觉。回归本专业宿舍,便是一群人的狂欢。一起备考,一起泡图书馆,一起追剧,一起玩游戏,我曾疯玩的天天酷跑和消消乐,现在也已卸载!一起大晚上买一大包东西来吃,似乎一起吃就不会发胖一般,也确实降低了罪恶感。也开始有了运动的意识,也会去夜跑,不为什么,只为坚持着做点什么。也在此时萌生了去西藏的想法。最后的一年,也有一段时间一个人住,虽被吓过,也慢慢淡然。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学自行车!
在更多的追求个人空间的现在,宿舍是个很神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