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21年2月28日,当时忘了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当你在做总结时,会发现自己好像没做什么,特别没有成就感,可细想一下,真的是这样吗?刻板印象都是凭自己主观臆断,并没有数据支撑。
当然我也这样的感受,2月我到底做了什么呢?如果没有一些app帮我记录的我,我也有种错觉,自己没有做什么吖?
这让我想起柳比耶夫[时间统计法]的重要行,每天客观记录自己做的事及用时多久,即使简单的记录也有它的存在意义。
1/读书及输出
看完6本书,输出书评2篇,读书笔记不好统计就不知道多少。
《手把手教你读懂财报》-新准则
旧版的书已经送人,再次购买新版本,主要是想知道新准则的变化对三大报表的影响有哪些,因为会计准则看起来太泛,而且比较费力。
说真的变化还真有点大,具体的不多说可以自己去看书,但有一个新发现,对资产的分类:生产类、经营类、投资类,还是第一次知道可这样分类。
不管是新旧知识,都那么浅显易懂,可作为一个小白了解一家公司的三大报表入门书,懂得财报也能为我们投资少踩雷。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看了《活法》《看法》,对稻盛和夫有一点了解后再来看这本书,才会觉得它不是什么心灵鸡汤(不然真会有那感觉),而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精华的浓缩,也是一位老人的苦口婆心的教导。
《奇特的一生》
是作者根据柳比耶夫的手稿整理而成的。
柳比耶夫日复一日坚持56年记录自己所做的事及对应所花的时间,客观描述,好的坏的都记录,做到对自己诚实,也会有周总结周计划月总结月计划年度总结等。其实,简单记录也是反思自己的一种工具,才能不失公正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凭主观臆断个差不多。
不过文章作者以自己的口吻说,加了自己主观意识,会让人有点跟柳比耶夫本人不符,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百年孤独》
看完以后人还是懵的,弄不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的前后连接。不过读的过程中,一大家族看似热闹,由盛而衰,但时不时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就如书中所说,这个家族有遗传【孤独】的基因,生来就孤独。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生在这个高压力又快速的时代,事多是必然的,但你是否有想过,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当我们不断去思考的这个问题时,答案的谜底是否被揭开,生活的节奏是否会从容些呢?这个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随机漫步的傻瓜》
是本投资类的书籍,但又有点不像,更像是在告诉我们生活中一些道理。
你的成功是靠的运气还是靠的实力?很大可能是运气随机降临在你头上。
读不同的书可看到不同的世界,一个很有可能对你来说未知的世界,不断打破自己的认知,承认自己是个傻瓜,才能有所成长。
2/运动
过年+不方便跑的原因,跑步10次,不多,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很这差不多,一周跑步2次以上,一次5公里以上。
随着健身的时间越长,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高,最近特别想让自己的身体线条更美,所以结合自身的情况,找出5组动作针对不同的身体部位做训练。
3/其他
本月没有工作,这个状态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具体多久我也不清楚。
2月2日终于做了眼手术,世界从此一片光明,目前还没有任何副作用,感觉良好,视力保持在1.0,相对来说还挺满意的。做完手术后才发现,原来以前看的东西都是模糊的。
终于决定重新学习股票进阶课,今天也开始了笔记输出,同时希望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试着去分析公司(这件事本来去年就想做了,一直拖拖...),其实这个不仅对投资公司有用,对工作也有一定帮助。
想做的事不要仅仅留在脑海里,而要开始着手去做,至于结果怎样,让时间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