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方能“安”
“女”字的甲骨文是一个双手交叉放于身体右侧并下蹲行礼的样子,这个形象在电影电视上,或者在戏曲舞台上可以看到,这是解放前中国女子独有的行礼方式。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用女子行礼来表示女人呢?这是因为传统的中华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决定了女人的活动范围。女人要照顾孩子,做饭,做家务,喂养牲畜等等需要在家中能够完成的工作,所以女人基本上就固定在了家这个环境中。在古时候,一个家也就等于是一间屋子。在河南省的南阳地区,现在那里的人称呼“家”还是用的“屋”这个字。像是“我在家呢”,南阳人就说“我在屋呢”。“你到家里喝杯茶”,南阳人说的是“你到屋里喝杯茶”。
女人掌管家中的一切,男人则外出打猎什么的。所以当有外人来时,男人常常是不在家中的。你一个外人来了不能直接就进人屋里去,你要在外边打个招呼:“屋里有人吗?”这时你可能会听到一个女人回答说:“没人。”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明明这屋里有人说话啊,怎么你说没人呢?其实这女人回答的是:家里没有男人。为什么女人会这么回答呢?因为你这问话的原因。你想要是一个她很熟的女人来会这么问吗?肯定不会,而是远远的就叫开了“她婶子,在屋忙啥呢?”话音落了,人也就进屋上了炕了。女人过去爱串门拉家常,现在则是一块逛街当吃货。外人来肯定多半是找男人的,所以女人直接告诉你:没人。这现象在现在的某些地方,那里的女人就是这样的说着。
男人不在家,可女人在啊,这时她就会从屋里出来,对来人行礼,行的就是这个双手交叉半蹲礼。所以“女”这个字的真实意思就是:从屋里出来行礼的人。不管她年龄大小,上到八十岁的老太太,下至三岁的女童,只要她从屋里出来见人就要行这个礼,这是女人独有的行礼方式。也由此可证,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远在三千年前的商朝之前,华夏人民就有了一套固定的礼仪。
因为我是河南人,所以从小就喜欢听豫剧。记得《穆桂英挂帅》中有一句唱词是这样的:问了声老太君你可安宁。刚开始年龄小,听了有点不明白:这穆桂英干嘛要问佘老太君安宁呢?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这是穆桂英早上起来到佘老太君的屋里请安呢。
那么我们来看这个“安”字,甲骨文是房屋下面一个女字。我们已经知道了“女”这个字是表示的从屋里出来行礼的人,她怎么现在跑到屋里去行礼了呢?这是表明女人到长辈那里去问安的意思。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讲究的是:长幼尊卑有序。晚辈要每天给长辈问安,问安就要到长辈住的地方去,看看长辈身体怎么样,有没有生病或是要交代去做的事等等。
那问安也不是只有女人才做的,男人也是要常常去给长辈问安的呀,怎么不用“男”字来表示呢?这是因为男人常常外出,数日不回,或者外出打仗了,要很久才能回来。所以,能够做到天天给长辈问安的也只有女人了。
就是因为家中有女人照顾,长辈平安,男人在外也安心。在封建社会,女人死了丈夫一般是不能改嫁的,孤儿寡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再艰难,女人也把家照顾得井井有条,是女人支撑起一个家 。养大了儿女,给长辈送了终。想象一下,如果女人改嫁了,家里一旦失去女人,这个家就分崩离析了。就是这样的封建社会,苦了一个女人,让家“安”,让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