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上半年,饭局讨论股票是一景,让以前不理财的人向股市蜂拥而至,以前炒股的人卖房、加杠杆把身价都压上。年轻人在收盘后的话题,通常是今天赚了多少,晚上我请客,谁也别抢。饭桌上自然相互交流着内幕消息,举杯抢着约好明天饭局谁来请。
三年前的6月,千股跌停是一景,谁一提股票立刻引来一阵唉声叹气,大家喝闷酒,聚餐的地点也通常从店里换成了路边摊,当然,这也合理,夏天了嘛,该撸串了。
三年后的今天,类似的事情。千股跌停后,看了看好久不登录的各类论坛,一众老股民哭天抢地、万民请愿,还有坚定底部就要到了。万千百态,似曾相识。
记得三年前,第一财经采访股民,上海交易所大厅一个看盘的大娘说趁着现在股市好,赶紧卖了股票给孙子买房,周围一同看盘的老伙伴们都表现出鄙夷。不知那些伙伴现在本金在否,不知大娘房子升值几番。
最近看吴晓波的激荡十年,对照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觉得恍若昨天、历史重复。
2018年发生的事情,同2012年几乎如出一辙。
2012年,受益于四万亿时期的支柱产业、振兴产业,在当年都变成了过剩产能。
服装制造业过剩,6家国产运动品牌关店5000家,李宁每天关5家;
机械制造业过剩,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行业当年利润下滑34%;
光伏产业过剩,首富级人物施正荣的无锡尚德直接破产,更标志着“地方政府公司主义”的彻底失败;
造船产业过剩,以熔盛重工为领头羊的造船业全面陷入资金链绷紧、订单锐减、交付难的困境。
看看中兴、华为、富士康,与彼时的光伏行业多么相似:宣称国产的、民族的、自主研发的,扯下外衣发现,不过只是买办而已,洋大人一个绊子,悉数跌倒。
央企、国企太舒适,如果只是按经济学家所言扩大内需,无非就是关闭国门、薅国民羊毛而已,1M流量加1元、1升油价上调1元、1度电涨1元,银行再收个手续费,房价涨个一番,那央企国企会再现荣光,央企市值可以媲美全球所有公司之和。
可这有意义吗?
转型升级也好,新旧动能也罢,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2008年的振兴产业在2012年几乎都沦为过剩产能就已经说明了一定问题。
做好顶层设计、普惠金融,用更开放的心态来开放要素市场是正道,当然,谁会舍弃眼下的利益呢。
作为羊,如不想被薅羊毛,要多学习,要有全球化视角,去杠杆若是今天如此去法,无非就是聪明人、富人会有更多资金流出,剩余百姓在国内的仍被房价来锁住流动性,用涨价为名义的消费升级被拿走房贷后的钱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