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夏天时候,突发奇想地问过一位朋友:“你为什么喜欢摇滚呢?”“因为它真实。”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地听到这个词语,但不甚理解。直到后来,我看了一部电影,一篇文章,一前一后,引领我逐步渗悟了“真实在电影《无问西东》中,吴岭澜的故事让我陷入了沉思,我被里面的每一句话拷问着。那些在风雪中拉着小提琴的清华人,在逃难过程中坚持授教的学者,认真听讲的同学,似乎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又正在做着什么,自信而笃定,因深信不疑而风雨无阻。那我相信什么?我想要什么?我又在做些什么呢?怎么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也不可避免地俗不可耐了呢?我不确定也不清楚,我茫然了。
有时候,我是一个略显无聊的人。迷茫时,我喜欢持续地,重复地做一件事情。比如在过去的几天里,我选择追了一天的剧,听了一天的曲,看了一天的书。。。似乎就如同那深山里奔驰的车,四周皆是静的,唯有我动着,窗外的景无声地连续划过,而车只自顾向前。我停不下来,停下,便会恍了神,白费了时间。或许我只是喜欢这样不动声色地思考吧。但也正是这样,我才得以找到钱理群先生对鲁迅《野草》的解析。依钱老的讲解,《野草》的核心即“看透也就是清醒地正视过去,现在,未来中的真实;拒绝自己幻想的“光明”直面现实的黑暗”,绝望地抗战;然后置之死地而后生,转而独立地,勇敢地反抗绝望。
在看电视的消遣中,我看到了为了追求舞台上“完美”自己的张韶涵如何在健身房里锻炼,又如何苛刻自己的饮食;我听到了网络文学的作家们诉说自己为了创作如何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对家人的陪伴。我发现其实每一个职业要做好都是那么不容易,需要太多艰辛的付出,他们毅然坚持,只因热爱。从“我想”到“我要”,中间跨越的,是对自己,对现实的真实。而我要做的,就是明确下来,抛去他人的眼光和干扰,确定心里所想,所求,所爱,定了,无论险阻,只义无反顾,真正地去做自己内心要做的而不是别人喜欢的事情,果断地去做自己要做的而不是别人需要的决定。
而在与一位朋友的闲聊中,我惊觉自己似乎太依赖从小说文学里学来的那套识人的方法,把身边的人定在想当然里让他们“理所应当”着,就像我自顾自地帮他们排着戏,当有一天人与戏对不上时,我就慌了。我大多是在用脑子“想”他们,却忘了用心看”人,是的,我忽略了他人的真实。这让我一度很沮丧,忽然间很多人事物于我都无关痛痒,提不起兴趣,想着放弃这些个繁杂的关系。你看,这又是一种对真实的回避。慢慢来吧,我相信在自己走向平和的过程是可以渐渐接受他人的真实的。鲁迅先生在《野草》中还提到了“影子”这个意象。人的影子在完全黑暗和完全光明的时候是不存在的。人或许就如这人影一样,在黑白间无依无靠;在是非间犹豫徘徊;在矛盾与对立中踽踽独行吧。
2018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