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养育”告诉我们,和小孩沟通是个技术活

人们越来越重视亲子教育。但是为人母的我们,也开始发觉养育孩子是一个技术活。

当下国内流行一本《正面管教》及其一套工具卡片。其中给大家介绍了很多管用的小技巧,深入浅出,好学好用。这本书英文叫Pos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养育。我觉得这种译意更能体现该书的核心理念,突出了抚育者引导和影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其在亲子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工具卡片更有意思

学习了这套理论后,我突然发现,面对孩子的小脾气、坏习惯、小情绪,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轻松快捷的方式,既能达到积极的效果,更能使亲子双方都更加轻松。

我给大家总结几个套路:

当大冷的天,孩子吵着要吃冰棍时,我们通常讲道理,摆事实。如果最后还是说不通,我们是不是就会拉下脸,恶狠狠地训斥一通!?

套路一:建立关系,共同面对。

多数时候,我们和孩子发展成“冤家”,是因为我们把关系变成了敌我矛盾。孩子感觉很受伤。一旦关系变成了是非问题,就一定有个输赢。这时候,请积极争取你的孩子变成你的同盟,让他感觉你们是一伙的,你这样是为他好。

“妈妈爱你。答案是,不行。”

“对我来说,你的健康非常重要。你知道这个天吃冰棍会感冒拉肚子吗?你的肠胃不好,你知道的。”

“妈妈爱你。相信我们可以找到和冰棍一样好吃的其他东西的。”

我们经常啰嗦自己的孩子这里没有做好,那里又忘了做。越大的孩子越讨厌家长啰里啰嗦。但是我们真的想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套路二:简约到事儿

孩子讨厌被啰嗦,大家都感同身受。何必又要让自己的孩子再经历一次同样的痛苦。为人父可不可直说事,不加情绪和评论呢。

面对地上的毛巾。我们只说“毛巾”。(而不是“你又把毛巾丢在地上了”)

面对孩子迟迟不上床。我只说“上床时间”。(而不是“你怎么还不上床啊”)

通常如果大家心知肚明一个约定或者默契,我们只说一个词就够了。聪明的孩子足够从这个短语中体会出你的情绪。

孩子不听家长的教导,不收拾检查书包,结果第二天发现没有带本子,被老师罚背书。父母这个时候很容易会端起架子,教育道:早就告诉你每天要仔细检查,你不听。

作为子女,我非常反感这个做法。作为母亲,我却不自觉得施行此法。(对不起,宝宝)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教育和引导是本分和责任。但不能完全替代孩子的个人体验和试错。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所以,请让孩子接受行为带来的结果。

套路三:陪伴体验

避免说:“我早就告诉你了”。孩子会觉得你幸灾乐祸。

共情。“我知道,当时一定很紧张和难堪。”

安慰。“今天晚上吃点好吃的。补一补。”

其实,积极养育的核心,就是尊重孩子的独特性,用更加平等的心态,主动积极地引导孩子的行为,养成好的习惯。


路虽短,不行不至。

事虽易,不做不成。

愿各位父母点滴践行,积极养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