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当我们在对话中遇到“答非所问”的情况,或许并非真的没听懂,而且已经给你答案了。正如木心在《素履之往》中的话:“答非所问,其实已经是答了。”
“答非所问”,往往被视为沟通的障碍,但换个角度,它也可能是深思熟虑后的委婉回应。在木心的笔下,这种回答方式似乎蕴含了更深的智慧与情感。它可能意味着,问题本身触及了难以言说的领域,或是答案太过复杂,直接回应反而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于是,通过一种看似游离的回答,我们得以窥见答者内心的世界,感受到那份不言而喻的默契与理解。这样的交流,虽不直接,却往往更加深刻而动人。
所以,下次遇到“答非所问”,不妨试着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