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案例:学困生集中,课前1分钟的安和桥

案例:

课前1分钟一位学生唱安和桥,在上课铃声响之后,任课老师进班后,与另外一位学生一起拍桌子,影响自己和课堂秩序。

案例分析:

一、维护秩序、遵守规则,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具体做法:

1.课前准备:科代表组织大家进行预习、复习、提问等,提醒监督学生做好课堂用品准备。

2.课堂上:

趴睡现象:

课堂说话、影响课堂秩序现象:

课堂上影响班级安全稳定的行为:吵架、打架。

对于影响课堂有序进行,班级安全稳定,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不负责任的行为:

有事可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根据班级需要,设置个人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对于出现以上情况的学生,具体做法:

(1)能量加持、能量转化:课余时间履行个人岗位职责,有事可做,不在课堂上释放负向能量。增强自我价值感、成就感、担当感,高自尊带来高自律,低自尊带来低自律。自我尊重,尊重他人、尊重集体,增强自尊心,增强自律性。

(2)课堂上有事可做要求:

优先级排序:

自己学科下课前检查课堂笔记;

其他学科课下由各组长检查课堂笔记,科代表督促落实;

课堂上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写到进步自律本上,自查自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当天值日班长检查落实。

课堂上学习班级公约,当天值日班长检查落实。

课堂上可以结合道法教材,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当天值日班长检查落实。

班级劳动教育。履行劳动职责。

每天课堂情况,由任课老师签字,下午放学前给班主任,当天值日班长提醒落实。

课堂上坐到教室前边,由值日班长课前提醒监督落实。

课堂表现反馈给家长,家校合作,家长检查孩子课堂表现,主要以笔记、作业、纪律情况为主。

个人德育成长册:个人行为反思及改进建档,积累一定程度,与家长沟通,家长陪读。

如果班级管理已尝试多种方式,还是改进不明显,可以移交政教部门,与家长沟通,进行处分。明确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班级、学校公益事情承担,如打扫办公室、校园卫生。学会承担责任,服务他人和集体。

以学生个人兴趣,动力为基点,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终身成长、终身学习。画画、看有益的书籍等进行能量正向转化。

二、不是为了班级管理而管理,是为了实现育人效果而与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实现师生互动,生命灵动。

三、育人效果的层次性:是点到为止,还是深刻启发,持续落地,落实进步,让个体本然的生命状态焕发光彩。灌木则是乔木,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千人千面。

四、培养什么样的人,激发学生主动成长的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生命成长的渴望和可能性,而不是被动成长。班主任工作的目标性、统筹性、价值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