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元音、辅音和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是什么关系?
元音和辅音不同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
元音和辅音是普通语音学从发音特点的角度给人类语音音素划分出来的单位,是音素的再分类,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人类所有的语音,就是说,任何语音系统都是由元音和辅音构成的。
声母和韵母是汉语语音学根据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不汉语音节前面的辅音叫做声母,不汉语音节声母后面的成分叫做韵母,这种分类只能适用于汉语。
声母和韵母同元音和辅音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由于划分角度不同,二者并不对应。
18. 元音的音质由哪些方面的音素决定的?举例说明。
元音的不同是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
共鸣腔里面最主要的是口腔,一般元音的差别正是决定于口腔的不同形状。
元音的音质就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舌位是指发音时舌头的隆起点的位置。
舌头前部隆起,就是舌位前,舌头后部隆起,就是舌位后。
舌位的高低是指舌头隆起点与上腭之间的距离而言的,口腔开口度越小,舌头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反之,口腔开口度越大,舌头的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
嘴唇的圆展是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撮成圆形还是自然展开。
19. 元音舌位图是怎样构成的?
把四个极点围成了一个四边形,叫做元音舌位图。
变更口腔的形状所能发出的绝大部分元音都在这个图的范围之内。
20.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音?元音和辅音分别属于哪一类?
乐音:物体的复杂而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音。
乐音是由有规则的音波组合成的。
噪音:物体的复杂而不规则的振动产生的音。
噪音是由许多不规则的音波凑合成的。
语音中的元音都是乐音;语音中的辅音,有的是纯粹的噪音,有的是噪音和乐音的混合。
21. 从音响的角度谈谈乐音的组成情况。
每个乐音都是由若干个不同频率的纯音组合而成的。
频率最低的叫做基音,其他的叫做陪音;陪音的频率都是基音的整数倍。
基音的强度最大,它的频率决定着整个音的调子。
陪音的强度比较弱。由于陪音不同,才分出不同种类的乐音。
22. 如何区别几对一般的发音方法
1) 清和浊:发音时声带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不颤动的叫清辅音。
2) 送气和不送气:发音时气流强的叫送气,气流弱的叫不送气。
如汉语拼音p[p‘]是送气音,b[p]是不送气音。
国际音标写送气音的办法是在不送气辅音的后边加“h”或在右上方加“ ‘ ”。
如不送气的是[p] [t] [k],送气的是[ph] [th] [kh]或者[p‘] [t‘] [k‘]。
3) 鼻音和口音:发出来的辅音是鼻音还是口音,这是软腭(连带小舌)在起作用。
软腭低垂,堵住口腔的通道,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就产生鼻音;软腭上升,堵住鼻腔的通道,让气流从口腔出来,就产生口音。
23. 什么是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 发音部位就是发音器官阻碍气流的部位。
发音部位有十一处,分别是双唇、唇齿、齿间、舌尖前、舌尖后、舌叶、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后(舌根)、小舌、喉。
2) 发音方法就是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发音方法有八种,分别是塞音、鼻音、擦音、塞擦音、颤音、闪音、边音、半元音。
掌握发音方法中的塞音、擦音、塞擦音、颤音、闪音、边音、半元音。
1) 塞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紧紧靠拢,堵住气流的通路,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出声音。
如[p,t,k,p‘,t‘,k‘,b,d,g]
2) 颤音: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气流呼出的通道被堵住后迅速打开,再堵住,再打开,好像是紧紧相连的一小串塞音。
3) 闪音:舌头颤一次发出的音。如英语very中的r[r].
4) 擦音: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分接触或靠近,留下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中挤出来。如果气流通过的缝隙在口腔的正中,这就是擦音。如北京话的f[f],s[s],h[x]等。
5) 边音:与擦音相对应,如果气流通过的缝隙在口腔的两侧,叫做边音。如北京话中的l[l].
6) 半元音:如果气流受到的阻碍很小,只是在通过时稍微有些摩擦,发出的音接近毫无阻碍的元音,叫做半元音。如英语中的yes的y[Æ],walk的w[w]等。
25. 怎样掌握辅音的发音特点
1)学习辅音,除了要发准各辅音外,还须在理论上掌握每个辅音的发音要素的各方面,会描写辅音的发音特点,能够根据发音特点的描写写出相应的辅音,能比较两个辅音的异同,也就是能够指出一个辅音同另一个辅音的区别特征。
2)由于辅音的音色是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声带是否振动、气流强弱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描写一个辅音的发音特点时,就必须把诸方面的因素都考虑到,这样才能把一个辅音同另一个辅音区别开来。
比如t,只说是舌尖前、清、塞音是不够的,因为t‘也是舌尖前、清、塞音,这样二者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必须说明是否送气,所以t的发音特点是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t‘是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26. 音位和音素有什么区别?怎样认识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1)音位和音素都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二者不是一回事,它们既不相同,但又有联系。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说,是从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只要是音色上有差别,就是不同的音素,而不管它是否区别意义。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只有具有社会性特点,具有区别词形和区别词义作用的语音单位才是音位。
2)一个音位实际上概括了好几个近似的音素。
因此,音位划分考察的是与意义的区别相对应的语音差别,与意义区别无关紧要的音质上的差别则不加以考虑的音素,因为某个音素较典型,就选择它来作为这一个音位的代表。
一个音位可以是一个音素构成的,也可以是一组音素构成的,这组音素在音质上彼此有区别,但是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语音感上又比较近似,所以概括在一起。
由于划分角度不同,所以同样一个最小的语音单位,从自然属性角度看是音素,从社会属性角度看是音位,比如p和p‘,从自然属性看,是两个不同的音素,从社会属性角度看,则要结合具体的语言来考察,在汉语中,它们是两个音位,在英语中,它们是一个音位。
3)为了同一般音素相区别,音位音标都用两条左斜线分隔开,如/a/、/p/、/k/、/b/等等。
27. 怎样认识理解划分音位的原则?
音位必须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即不能再进一步往下切分,所以划分音位必须在一系列语音组合(比如音节)中把最小的语音单位区分出来。
但是区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不一定就是音位,对这些最小单位,还要从社会功能角度考察它们的作用,是否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是否区别意义。
比如有些音素虽是最小语音单位,但它们有的区别意义,有的不能区别意义,有的在一种语言中区别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因此,确立音位还必须与具体的语言结合起来,不能没有目的。
划分归纳音位的原则主要有对立和互补两条原则。
1) 对立原则
如英语bad,意思是“坏的”,如果把其中的b换成d,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变成了dad,与原来不同,含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小孩口语说的“爸爸”,可见,b和d是不能互换的,因此b和d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如果两个音素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进而能够区别意义,且又是最小的,符合音位的定义特征,那么它们都是音位。
也就是说,具有对立关系,处于对立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就是不同的音位。
虽然它们都是以具体的音素形式出现的,但它们具有区别作用,所以是音位,从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音位和音素的差别。
划分音位的对立原则告诉我们,几个音素,即使发音差别很少,只要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就是不同的音位;
相反,几个音素的发音特点即使差别很大,但是只要没有区别词形的作用,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就只能是属于一个音位。
要注意的是,运用对立原则划分音位,确立音位,只能在同一语言进行分析比较,不能跨语言进行,那样是永远也确定不了音位的,因为音位只能是属于一定语言的。
比如前面我们举的两个音素p和p‘,在汉语中是两个音位,而在英语中只是一个音位,因为在英语中它们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不能构成对立。
2) 互补原则
这种情况在英语中也有,比如p和p‘在汉语中是完全对立的,二者互换了意义就发生了变化,而在英语中它们就不是对立的,p‘一般出现在音节开头或末尾,如plan、plane、paper,等,p只出现在s后面,如spel、speak、spring等,凡是出现p‘的地方绝对不会出现p,凡是出现p的地方绝对不会出现p‘,二者完全是互补的。
如果我们互换位置,把p‘lan念成plan,把speak念成sp‘eak,并不影响英国人对这些词的意义的理解,因为英语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关系。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位,类似于化学上的同位素,这些同位素就放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格内,音位也是这样,所以互补关系的各个音就归并为一个音位。
28. 什么是音位变体?
1)所谓音位变体,就是概括在一个音位中的一组不同的音素,这些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各在不同位置出现,不能互换,甲位置出现的音素不能在乙位置出现,各守一方,共同补充,构成一个音位。
2)因此音位是对一系列音素的概括,是抽象的,心理学者认为它是想象的声音。
比如我们说“马”,只能通过具体的、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年龄……等等具体的马反映出来,纯粹的“马”实际上并不存在,它是对具体共同特征的马的总概括,反映的是共性的东西,它的存在,是需要具体的、特殊的、个别的具有个性的马来体现来反映。
音位与变体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的,它和变体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般总是通过个别来体现的。音位是对各个变体的概括,而实际上音位在具体的语境中总是以一个具体的音素的面貌出现的。
所以国际语言学协会给音位下的定义是: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组相关的声音叫一个音位。
29. 音位变体有哪些类别?
根据音位变体在不同语音环境中出现的情况不同,音位变体可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1) 自由变体:指的是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以上的音,它们之间可以自由转换。
比如汉语中兰州话和武汉话的声母[n][l]不分。当地人说话时可随意选择而不会引起意义上的歧义。
2) 条件变体:指在一定的语音条件之下,同一音位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不能任意换用,如汉语中的[a],[A],[醈是/a/音位的条件变体,它们各有自己的出现条件。
30.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何在?非音质音位有哪些?
1) 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构成的音位,其特点与发音的音质有关。
2) 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
a. 调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
b. 重位/势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
c. 时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长短音。
31. 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
语言里的音位彼此对立,所以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
音位之间的对立,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区别。
例如北京话的辅音音位,以不送气与相区别。
这种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我们叫做区别特征。
具体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于是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因此,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组区别特征的组合。
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有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
32. 请说明区别特征和音位的聚合关系。它们对于音位系统来说有什么意义?
区别特征与音位的聚合关系密切相关。
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不同的区别特征互相区别开来,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聚合成群。
33. 什么是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如books,在浊辅音后念z,如dogs。
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辅音同化了。
汉语tanke(坦克),其中的n受k影响,有/?/的特点,就是同化。
同化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发音部位逆同化,发音方法顺同化。
异化: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
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
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
“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它声调前念本音。
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三个变体形式。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
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
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天天、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北京话的“你们”/ni m[n/常发成/nim/,“我们”常发成/wom/
注意:弱化往往伴随着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