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如何教学设计

      王荣生系列丛书共读昨天又开始了,昨天没来得及整理读书笔记,今天终于把一份试题命好,然后整理了昨天的阅读,今天的只能推后了。

      年后的第二本阅读《文言文教学教什么》。

      《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原理》首先谈到了文言文的定义,是以“文言”这种古代书面语写成的文章,包括先秦时期的作品以及后世历代文人模仿先秦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文言文落脚到“文”上面,他是指文学作品,同时它又有着丰富的内涵,即“一体四面”——文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文言”。先要辨清文言与文言文的区别与联系。

        文言文的文章是指其实用功能,实质是体认它们的言志载道。文学是其表现形式,即语言的锤炼和章法的考究两个方面这是重点。而文言文学习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文言文的字词要有原则分别处理,或放过或突出或深入或分离,别平均用力,让文言字词成为文学文化的羁绊。对文言知识要提高认识,他们是教学内容,在目标中是辅助性的,但不是教学目标,这一点一定要重新认识。

      另外关于文言文的翻译也要纠正一些过度问题,翻译不是目的,一般不必整句整段翻译,有文言特殊句法的地点才需要翻译,对于需要“深入”的地方,有时翻译反而有害,因为把文学的情致全没了。

      强调诵读很重要,关键是诵读中咀嚼玩味,而不是背诵默写。

      文言教学中教学设计要做好以下几步

        一是对课文进行教学解读,确定文本的要紧处关键点。我们老师首先让自己以一个“读者”身份来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教学要点,细读课文,从文本的具体段落、语句中确定文本要紧处、解读的关键点,区分不同类型的文言现象,确定“同中有异”的常用字词、特殊语句为教学重点。

        二是把握学生阅读“这一篇”课文的学习经验状况,确定同化顺应的策略,运用图式原理,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实现同化与顺应,多义词的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思路,或者多方联想,整合融通。最后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既要有文化的高度也要着眼细部。

      设计教学落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及具体的教学环节要有循序渐进的三个台阶,每个台阶有明确的教学落点及方法。比如《桃花源记》中第一课:读顺、读懂一、读懂二,

      第二课时:读好一、读好二、读好三,这个教学设计真是让我学到了设计的真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