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到功利这二字就很反感,觉得既然要学习,那就单纯地去学好了,干嘛要带着功利二字呢。
其实这是我们没有理解功利性学习的含义。功利性学习,不是说直奔着赚钱成名的目的,而是说我们学习要有自己的目标,带着目标去学习,这样你能学得更快。就比如我们最近想要工作的时候总是犯困,没精力,这可能是我们在时间管理上出了问题,这时候我们奔着解决自己工作犯困的问题,去报一门时间管理课程,这样我们学习效率可能会大大提升,而如果我们是跟着朋友随大流,报一些如什么学好英语口语,怎样减肥之类的课程,我们会发现自己学了之后,也不怎么用。
功利性学习能帮我们学的更好,那到底怎么样功利性学习?
我们先要识别信息的源头,区分好自己得到的信息是几手的。
古典在《跃迁》这本书中把信息分成一手,二手,三手,四手信息。
一手信息,就是我们要了解各种信息真正的源头,像各种行业的期刊论文,最新的调研数据,这些都是属于一手信息。
二手信息指的是忠实转述的一手信息,能标明出处。像我们看到的维基百科的知识点,名校的教科书还有一些经典书籍,如《国富论》等等,这些信息都是二属于手信息。
三手信息,指的是信息已经转化为了方便大众理解的文字,比如现在的畅销书,比如很多人熟悉的曾提出“一万小时理论”,也就是人们只要在某个领域努力一万小时就能成才的《异类》这本书。
四手信息,指的是根据各种畅销书理论知识,所写的个人体验,这种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大部分公众号文章,像什么以我是如何实现月入过万的目标为标题之类的文章。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能区分出我们得到的信息,到底是几手的,然后尽量寻找到知识的源头,也就是一手信息,甚至我们自己可以努力成为知识的源头,当然这个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谁也没办法否认,我们将来很可能达成这个高度呢!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功利性读书。
要功利性地读书,我们先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去分配自己要读什么类型的书。看你自己是想提升认知,还是想了解各种知识,还是纯粹为了娱乐放松一下,了解清楚自己的需求,在去分自己到底想看啥书。
等我们知道自己想读的书的类型了,我们下面学习具体怎么样读书。
很多人读书喜欢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结果经常是看了后边忘了前面,等看完了一本书,内容也忘了差不多了。其实古典在本书中说过,读书,最愚蠢的方法,就是从第一页打开就开始看。真正好的读书方法,应该是去豆瓣看评分,看书评,对对比同类型的几本书,选择一本适合你的。
选好书之后,我们可以目录入手,知道书的整体框架,然后再去看具体章节。
如果说功利性读书时帮助我们获取知识,那接下来我们就要学着获取自己的知识晶体了。
知识晶体,其实就是我们学习知识后自己收获的成果,如果把知识比喻成沙子,石块,水泥这些东西,那知识结晶,就相当于沙子,石块,水泥混好得到的混凝土。当然如果我们把沙子,石块,水泥这些东西,随意搭配的话,可能我们得到的混凝土质量不一定好,如果想得到高质量的混凝土,还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具体方法。
我们可以先多看别人做的高质量混凝土,也就是别人的知识结晶,通过学习他人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范围。
其次,我们可以试着模仿别人怎么做成那么高质量的混凝土,学习他们的方法,我们可以先模仿一下,看看跟对方的差距,然后再改进。比如某位你特别佩服时间管理领域的大咖,他能有这么好的知识结晶,是因为他自身看了数百本时间管理的书籍,然后每本都写了读书笔记,而每个方法他都实践过,最终成功的。那我们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最终得出我们在时间领域的成果。当然别人的方法不一定就适合我们自己,这时候需要我们多学习很多牛人的方法,然后总结一下,到底哪些方法适合自己,然后去模仿。
最后,我们就可以试着做出自己的高质量混凝土了。
其实总体的过程,就是我们先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然后模仿别人的方法,选择其中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尝试之后比较自己跟他人之间的差距,然后再试着做出自己的成果来。
好了,总结一下:我们可以把信息分为一,二、三四手信息,我们需要辨别一手信息,而在读书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根据需要去读,在读书获取知识之后,我们还要学着获取自己的知识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