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生活丰裕的今天还有多少人在意与一本好书遇见。说到底漫长的一生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也没有什么非读不可的书。做事也好,读书也罢,如同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般,殊途,是可以同归的。
很久之前与《一别,如果永不相见》相遇,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封面上谜一样的张爱玲窈窕的穿着旗袍的背影。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读张爱玲。体会她童年不被父母爱的经历,决定了她的生命的底色——凄凉。在张爱玲的生命里和笔尖下,千疮百孔的亲情和爱情简直让人生无可恋。也许吧,也许每个作家的作品都打上了时代与年少的烙印。她怎么活就会怎样写。她的清醒、敏感、犀利任谁都会赤裸裸地无所依傍。一个人在最需要温暖和关怀的时候遭遇冷漠和放逐,那颗凉彻了的心怎能捂热,高冷的张爱玲又何曾稀罕他人的怜悯?
童年几乎可以决定人的一生。如同川端康成一样,童年的经历决定了他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与体悟。曾经也对他产生过深深的疑惑,不明白他作品为什么会被如此深的阴影,这么浓的感伤和孤独所笼罩,直到偶然一次我搜索了川端康成的生平才恍然大悟,写作,不过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已。也许每个被爱冷落过的人都会用另一种方式报答这个这个世界赠与他的疼痛与悲伤。
我在张爱玲作品中的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女主人公的名字都极寻常,一点都不考究。这与我看其他作家的作品,那些女主人公充满诗意的名字完全不同。并且那些有着好听名字的人都是被深深地爱着。所以,我想,自始至终张爱玲的心都浸泡在冷意中无法真正温暖起来吧。一部好的作品总会令人滋生深深的感叹。“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也许,看透人世的浮华之后,尘世间的纷纷扰扰,名与利,恩宠与羞辱真的就是那些个避之唯恐不及的虱子。最令人唏嘘不解的是张爱玲离群索居,与世隔绝的晚年生活。我常常想,一个人要有多坚强,才能独自面对这么漫长的白天和黑夜。谁也无法体会埋藏在她心中深深的孤独,欲说还休的伤痛。
忙里偷闲能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但读了张爱玲,读了川端康成,读了许许多多的人间冷暖,心情不由自主地会渐趋压抑和沉重。张爱玲的确是那个时代的传奇,但很显然是她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份简单而寻常的幸福。这恐怕是很多人不愿触碰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用自己的血泪和悲伤,熬成文字的粥,温饱我们的茶余饭后。他们清醒地看着这光怪陆离的人世间,然后清醒地把这种种啼笑皆非诉诸笔端。但这不是体验写作的快乐,而是一种迫使自己去直面的痛苦,写出真相,也提醒自己这个世界如此的荒凉。
写作,原本就是向世界倾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