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传令:“你们尽依我行,不如此行不得。
梁山这边,是吴用挑头反对!
吴用还安排了一系列动作,势要破坏诏安,但为了后续故事情节的可读性,吴用并没有详细展开自己的计策,而是在后续的情节中体现。
众人相随来到水边,梁山泊已摆著三只战船在彼,一只装载马匹,一只装裴宣等一干人,一只请太尉下船,并随从一应人等,先把诏书御酒放在船头上。那只船正是“活阎罗”阮小七监督。
阮小七招呼众人,把船棹动,两边水手齐唱起歌来。
原来阮小七预先积下两舱水,见後头来船相近,阮小七便去拔了栏子,叫一声“船漏了!
水手道:“船梢头有一桶白酒在那里。”
先是安排阮小七出场。阮小七是坚定的反诏安派。
阮小七按照吴用的安排,一共三只船,一只装载马匹,一只装裴宣等一干人,阮小七那只船先装了诏书御酒,再装陈太尉一行。阮小七故意怠慢,引张干办,李虞候发怒,李虞候果然上当,打骂水手,水手趁势下船,后安排两只船来接,此时阮小七放水沉船,逼陈太尉一行上后来的两只船。
陈太尉的船先行出发。
此时,诏书离开了陈太尉的视线,人货分离了。
阮小七调开众人后,先把水舀出去,再用船头事先准备好的村醪水白酒,替换了御酒,原样封好,飞快的抄近路到金沙滩。
至于诏书动没动,书里没说。但是裴宣萧让等一干人的船,也和阮小七的船在一块,有没有打开诏盒,提前看诏,并在诏上做手脚?
是很有这种可能的,行动时间很充足。
不过书里此处留白了,自行想象吧。
阮小七后出发,却先到金沙滩,先把御酒、诏书陈列在忠义堂供桌上。
陈列好后,陈太尉那两只“快船”才姗姗来迟,到了金沙滩。
当日宋江请太尉上山,开读诏书,四五次谗请得上轿。牵过两匹马来,与张干办,李虞候骑。这两个男女,不知身已多大,装煞臭幺,宋江央及得上马行了,令众人大吹大擂,迎上三关来。宋江等一百余个头领,都跟在後面,直迎至忠义堂前,一齐下马,请太尉上堂,正面放著御酒诏匣。
又是一番你推我让,张干办,李虞候又装了一通13,众人这才来到了忠义堂。
这时,陈太尉才又见到人货分离后的御酒诏匣,已经离开视线很久了。
中间诏书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宋江叫点众头领时,一百七人,於内单只不见了李逵。
吴用的第二步戏开始了,提前安排了李逵上梁上待着,等着读诏,然后下来扯碎诏书。
按照李逵的莽撞行径,坚决反对诏安,一心扶持他宋哥哥,他是最有可能不管不顾的。
但问题是,李逵为什么去梁上待着?
怎么提前知道诏书有问题,提前埋伏下,诏书读完立马跳下来!
#新手帮扶计划#李逵在堂中一样可以发作!
这不像是李逵能想出来的。
答案只有一个,是吴用安排李逵上梁埋伏的,吴用也知道诏书一定有问题,因为诏书的词就是他改的!
制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五帝凭礼乐而有疆封,三皇用杀伐而定天下。事从顺逆,人有贤愚。朕承祖宗之大业,开日月之光辉,普天率土,罔不臣伏。近为尔宋江等啸聚山林,劫据郡邑,本欲用彰天讨伐,诚恐劳我生民。今差太尉陈宗善前来招安,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宣和三年孟夏四月日诏示
吴用实现已经想好了一套词,在陈太尉视线离开诏书这一段时间里,打开诏匣调包了诏书。
诏书材质用印规制都有讲究,吴用让萧让金大坚模仿的再像,也瞒不过朝廷里真正常和诏书打交道的陈太尉。
况且吴用也不用完全调包,只需要让萧让记住自己写的词即可。
因为陈太尉也事先没有看过诏书!
但陈太尉肯定有辨别诏书的办法。
为了让这种调包能进行下去,书中还特意安排了萧让,而不是陈太尉来宣读诏书,因为一旦被陈太尉接触诏书,辨认真伪,很可能会露馅,情节没法继续推进,吴用的计策就失效了。
只能强行写梁山的人来宣诏,虽然于礼不合,好歹补上了这个bug。
而且吴用还安排李逵彻底毁了诏书,让诏书无法证伪,只能以萧让读的为准。
萧让念的诏书翻译一下却是:梁山罪犯们,放下兵器,速来东京校场领饷!
就是让梁山束手就擒、自投罗网。
诏书里这套词,和宋徽宗在朝堂上的旨意大相径庭,完全相反。
宋徽宗和崔静说的意思是“甜言美语,加意抚恤!”,还指望着哄梁山出力抵抗辽兵呢。
群臣、陈太尉、张叔夜都是这么认为的。
诏书要将梁山缴械,还怎么去打辽兵?
诏书中朝廷危言恫吓,要起大兵征讨?
正是因为内忧外患,无兵征讨才想出了驱虎吞狼的一石二鸟之计!
这诏书怕不是高俅写的吧?
正和高俅蔡京的意,却不和宋徽宗的意!
诏书必然是假的!是吴用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