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家里没有暖气,家家户户都用炉子,烧的是蜂窝煤。一到冬天,每家的院子里都码着一堆煤球,用塑料布笘盖好,防止下雨下雪变潮湿。夹煤球得小心,夹子稍微松一点可能啪叽就摔烂了。一个小炉子里面放三四块煤球,从下到上摞起来,这放煤球也是技术活,蜂窝煤的眼儿要都对得整整齐齐,要不然底下的火着不上来。冬天,炉子的功效太多了,取暖、烧热水、做饭。而对于孩子来说,除了正饭,炉子还能产出很多“小零嘴”。切成片的馒头放在炉子上一烤,什么佐料也不用添加,惦记着翻面儿,烤出来就是焦黄酥脆的黄金馒头片,比现在超市里卖的烤馒头片好吃太多了。
还可以抓一把花生,放在烧着的煤球周围,一会儿就烤熟了,又香又热乎。我最爱吃的还是烤红薯,把红薯埋在炉子最底部的炉灰里,放的时间要久一点,烤好了取出来,抖落掉炉灰,再仔细地把皮剥干净,红黄相间的囊就露出来了,味道那叫一个赞。
2
夏天的时候,我们会带水去学校。那时候,每个人都没有自己的水杯,喝水用的是酒瓶或者罐头瓶。带的水放在教室的窗台上,下课了再过去喝。有时候大家会刻意地把瓶子放在玩得好的小伙伴瓶子旁边,瓶挨着瓶,这样下课就能聚在那个窗台前面,聊上几句。有时候会忘记带水去学校,那攀交情的时刻就到咯,看看跟谁关系好,就舔着脸过去问一句“我能喝你的水吗?”大部分小伙伴会比较爽快地答应,也有不待见你的或者有洁癖的,也会果断拒绝。
有同学带的水会“加料”,里面泡上花生,那时候看来简直是人间美味。碰上这种“豪华饮料”,有些脸皮厚的馋虫就会直接过去问能不能“赏一口”,正主要是个皮儿薄的,点着头颤颤悠悠把瓶子递给人家,一边看着对方大口大口喝水吃豆,一边在那儿默默地心绞痛。
瓶子终于还了回来,花生豆剩的也不多了,得嘞,这账是在心里默默记上了!
3
冬天的时候,教室里没有暖气,只有一个炉子,写字时手冻的冰凉,连笔都握不住。那时候大家的小爪子基本上都是“红萝卜”,冻的又红又肿。有太阳的时候,冻了的地方还会发痒,特别难受。除了冻手,有些人还会冻耳朵,冻脸,能露出来的地方都红扑扑的。为了治愈冻手,我们尝试过很多种方法,有正的有“邪”的:在脸盆里倒上热水,把手放在里面泡到水不热为止;把山楂在炉子上加热,然后一点一点敷在被冻的地方。然而,这冻手冻脚丫的宿命还是无法避免。直到长大后,冬天手才开始不冻了,但是长过那么多年冻疮的手总是红肿、不白嫩细腻了。也因此,对“指如削葱根”描绘的那种纤纤玉手满心羡慕!
4
冬天睡觉之前,我们早早地铺好床,再灌一个热水瓶塞进被窝里,吃完晚饭,一家人坐在铺好的被窝上看电视、聊闲篇儿,等坐的热乎点了,赶紧钻进被窝,紧紧得裹好自己。早上起床是一大难事儿,太冷了哟,被窝内外简直就是两个世界,我们醒了都会在床上赖一会儿,躺在被窝里聊天看电视,拖到不能再拖才起床。
小时候条件挺苦的,可是那个时候却并不觉得苦,反而有很多微小的快乐,知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