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
“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人妄加干涉。因此 ,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不写作业的后果是孩子会被老师批评或惩罚,所以作业是孩子的课题。家长的课题是提醒孩子写作业, 告知作业的意义和孩子寻求帮助时伸出援手。
简单地说家长的课题是了解孩子在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仅此而已。
家长们可能炸锅了,孩子不写作业就任由胡来吗?这不会乱套吗?七八岁的孩子哪里听得进什么意义后果?...... 这时就可以看出家长和孩子的“情感账户”的盈亏情况了,不是吗?
队友选择熬夜玩游戏,这是他的课题。我可以发表我的看法和提出我的期望,至于最终他怎么做,我无权妄加干涉。
当我下定修复和公婆的关系的决心时,他们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怎么看我,对我的改变持什么样的态度等,这些与我毫无关系。即使他们根本不想修复关系也无所谓。
关键在于,我下定决心将“人际关系之卡”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任由他人掌握。这与斯蒂芬-柯维的做 “影响圈”而非“关注圈”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句谚语说“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把孩子,队友,公婆领到水边,至于喝水还是不喝,是他们的事了。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