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为了你好”其实还是为了自己
我们常常听到有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抱怨说:“我是为了你好。”但孩子不但不听,反而还顶撞家长。
当事人或许确实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但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为了自己”。如果他们能够仔细审视的内心,大概就会发现在“想让孩子懂事些”,这种他式的想法背后,还隐藏着利己式的烦恼。
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实是,“如果孩子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心里就很不舒服”。
这种将真实意图隐藏起来的伪善,很容易使对方对自己丧失信任,从而让双方的关系变得僵硬。在诸多烦恼之中,这也是较为棘手的一种。那么,要如何解决这种麻烦的?
在一本叫作《无赖传:崖》的少年漫画中,主人公崖明明没有犯罪,却被警察当成杀人犯逮捕了。某位警官意识到这位少年可能是无辜的,想要帮助他。但警官居高临下的说话方式让这位少年看穿了他的伪善,并拒绝了他的帮助。
结果,警官还放弃了“好人”的伪装,像少年坦白了自己背负了一大笔赌债的秘密,并告诉他,揭发真正的犯人由助于自己还清欠债。最终,两人在“拥有共同利益就不会背叛对方”的共识下结成了同盟关系。
“你不好好收拾房间就会惹我生气,所以你能不能为了我好好收拾一下?”如果这才是父母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为何不像漫画中这样?将自己的利益需求直接了当地表达出来呢?是的,就让我们放弃“利他”的伪装开始,迈出构筑信赖关系的第一步吧!
本文选自小池龙之介——《别生气啦》,喜欢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