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对孩子阅读时,最美好的状态应该是像水流那样温婉细腻,润物可以细无声,长久坚持,一样可以水滴石穿。
1、改变
改变—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要求孩子必须读我们指定书目的行为。
改变—不管孩子此刻想不想,必须马上去读书的行为。
2、引导
孩子不喜欢不愿意阅读时,我们不要强硬逼迫,要讲究方法。
比如以讲故事开头调动孩子的兴趣,或者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例,引导孩子和我们一起去书里找答案。
3、陪伴
陪伴不是坐在孩子身旁,看着他读或者机械地给他读。
而是此刻我们不是家长的角色,而是变成了和孩子一起讨论,探讨,发表各自看法的朋友,积极回应。
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朋友,允许各自不同的观点存在。
4、耐心
有时孩子可能就是不能理解或者接受我们想要他达成的效果,没关系,来日方长,静静陪伴就好。
我们会在成人的世界里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扰,会因此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此刻,不要把自己的情绪转化到孩子身上,不要因为自己的烦心把陪伴阅读当成一项任务。
而孩子在阅读后发出的自己独特的观点,非常可能会成为我们看待问题的转折点。
5、尊重
尊重孩子阅读时的状态,他可能会来回爬,会一直摆弄东西,会发脾气,会“你讲你的,我做我的”,不要太在意,其实,他一直都有在听你读。
6、提升
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提升自己的能力。
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引导孩子,影响孩子。
遇到困惑时,不是以家长权威强迫或者糊弄孩子,而是以自己的亲自实践告诉孩子,思考,分析,解决,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