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可以称得上是史上第一饭局!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狠心杀掉刘邦,以至于垓下一战,军破身死,天下终归于刘邦。
促成鸿门宴此一饭局的关键人物,是项羽的堂叔——项伯。
鸿门宴前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项伯又缘何成开始帮助刘邦?
一、欲救张良,夜驰汉军泄密
古人按伯仲叔季来排兄弟位次,项伯,是项羽的季父,名缠,字伯。
当是时,项羽统领各路诸侯大军四十万,屯军于新丰鸿门,刘邦大军十万,屯扎于霸上。
刘邦把守函谷关拒纳诸侯兵,想要封王于关中,加之先于项羽入关,项羽携重兵之威,对此很是愤怒。
又有曹无伤告密,范增劝说,于是项羽号令三军,准备来日飨士卒,攻打刘邦。
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当时为楚左尹的项伯,一向和张良交好,为了自己的好朋友免遭兵祸,夜里骑马直奔刘邦的军营,偷偷地找到了张良,把明日项羽要来攻打的消息告诉了张良。
这项伯,是泄露了重要的军事情报。
项伯与张良是旧友,曾经两人一起出行,项伯杀了人,在张良的帮助下藏匿起来,才活了下来。
项伯此来,只是为了来救张良,并没有说选择帮助刘邦的意思,只是想趁项羽还没有发起进攻的时候,带走张良,免得在刘邦军中一起送了性命。
二、张良仁义,刘邦大惊
项羽的军队明日早晨就要发起进攻,张良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拒绝了和项伯一起逃走,说道: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张良初为韩王的人,跟着刘邦一起入关,现如今刘邦身处险境,而我现在逃走了,这是不义之举,我一定要把这事儿告诉刘邦。
于是,项羽军队明日进攻的消息,由项伯传给了张良,又由张良传给了刘邦……
此刻的刘邦,依旧做着自己的“关中王”的美梦。
张良入帐,把事情告诉了刘邦,刘邦大吃一惊,急的团团转,说这为之奈何?
张良保持着镇定,问刘邦说是谁给你出的主意,派兵把守函谷关的?
刘邦据实以告,说鲰生劝我不纳诸侯兵,秦地可以全部归我所有。
张良又问,预料一下,你刘邦的军队能否抵挡得住项羽的进攻?
刘邦沉默了一会儿,左思右想,说肯定打不过,这可怎么办?
都说张良计、过墙梯,此时张良看情势已至此,说让我去给项伯说,就说沛公刘邦不敢背叛项王。
三、刘邦抓住救命稻草——项伯
此时的刘邦,面对项羽的四十万大军,打又打不过,正无计可施之时,项伯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在了解了张良和项伯的关系后,刘邦决定通过项伯,好向项羽传达不敢背叛的信息。
刘邦先是问了张良,说你和项伯俩人,谁年龄大?张良回道是项伯年长。
于是刘邦说: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请张良把项伯请进帐来,我要把他当兄长对待。
本来项伯并无意搭理刘邦,耐不住张良强邀,项伯进得账来,才见刘邦。
项伯进得刘邦的军帐中,刘邦捧着一大杯酒迎接项伯,论起年长,先把项伯捧到了兄长的位置。
刘邦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讨论大军交战的问题,只是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家长里短,越来越投机,说到儿女,索性刘邦便和项伯为双方的孩子把婚事给敲定了。
本来毫无瓜葛的俩人,一顿酒功夫,成为了儿女亲家,关系自然也就熟络起来。
见聊得差不多,刘邦最后才说道: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刘邦说自己之所以进咸阳秋毫无犯,封府库,查户口,并不是我心有大志,而是为了等着项羽来验收啊;
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全是因为防备盗贼的出入和其他非常之事。
我白天黑夜地,盼着项羽早点到来,又怎么敢反呢?
希望亲家你把我这话详细地告诉项羽听,我是不敢倍德的啊!
项伯承诺,答应了刘邦的请求,并告诉刘邦说等明天早上,你一定要亲自去找项羽谢罪!
刘邦满口答应下来,于是给子女敲定婚事的项伯,连夜又骑马回到楚军中,来见项羽,把亲家刘邦说的话全给自己的大侄子项羽重复了一遍,并说要没有刘邦先破关中,你又怎能如此轻松地入关呢?现在人有大功,我们却要攻打他,是不义之举,还不如好好优待于他!
项羽听完项伯一席话, 知道刘邦明日要来谢罪,也就答应了下来。
项伯本意救张良,与刘邦没有瓜葛,结果却成了刘邦的亲家,更是为亲家传话,说话都开始偏袒于刘邦,从中斡旋,促成了项羽、刘邦第二日的见面——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