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到的事让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有什么是我擅长的吗?
学术科研?琴棋书画?舞蹈外语?讲演精彩?思想深刻?表达清晰?文采斐然?
没有。
我知道,谈论有没有是在比较的前提下才产生的。
也是到今天我才体会到人大真得不同,和我本科时候很不同。
这里的学生和老师很优秀。这样一个环境,我刚才脑子里想到一个词:狼群。一个似狼群般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没有一技之长难以行走。因而一个学校要求精英,技术专业是顶尖的,思想理论也是顶尖的!
这是一个要求精英的学校,这是一个崇拜精英的社会。
作为个人,很难剥离其中。因为,如果“逆行”会被认为不进则退,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就业竞争压力。此刻,我如果选择“天真”地分析一下是从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变成丛林、是从什么时候似我这样出身的大学生群体开始有这样的焦虑,是不是可以缓解我自己的深深无力感?
其实想一想,除了极端年代,所有的社会时期都是一个原始丛林。因为我出身在这个时候,因为我的感知与这个时代相联,所以我才会认为目前是一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我所处的位置让我看到的只是自己周围的世界,而和我不同身份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们他们又面临这各自生活中的苦闷压力。
我面对的是未来的就业压力。诚如某位老师说的,懂满语、日语、古希腊语,在以后的简历中那是多么出彩。
我在想把这些特长、优势比作游戏中的技能,为了日后能在找工作时候开挂,现在最好是技能加身,这样在过关斩将中凭借自己的各个技能pass掉一批批对手,然后你就能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这样的身体一直是一种加的状态,加装备、加技能,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每个人都在瞄着上面的位置,都在想往上挤,上到什么时候是个头?上到哪上不去了?
而且,怎么加上去才是关注的核心?毫无疑问,看一看目前学区房悖论就能窥知一二。我周围的同学有报网络课程学习韩语的,有报辅导班学习日语的,有发展一技之长学画画的,有扩展交际学舞蹈的。有投入才会有回报。更确切地说,现在的教育投资是为了日后的晋级。而我此刻发牢骚,说白了是因为我没钱。因为没钱所以现在在写字,担心着以后找不到一个有钱的工作,并有想过为什么过去家人没有给我报过特长班。思考的所有问题最后几乎都能简化为一个等式——哦,你没钱呀~
但是,如果再问下去为什么我会如此关注于钱呢?因为有钱可以做很多事情,是真得可以做成很多事情。为什么有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因为现实就是有钱能做很多事情。这样推下去,追问的就是社会制度的本身了,能给予答案的,也就是马克思老人家了。
我觉得自己以前不是这样啊。大学之前,每天的生活虽然是上课背书,但是关注的依然是理想和古典。可是在大二之后,慢慢体会到地是“以前学习到的东西是多么不合时宜”。其实我在这个历程中的认识也经过了一个变化。最开始是认为“读古书、学古人言,不合时宜”,但是之后我意识到我所谓的古书都是课本中的精选书目,所以,我读的还是今书。之后看过《死亡诗社》,进一步思考就是我就是一个俗人,文学意象中的美好世界也就是只在我的想象中。在现实面前,还是现实一点吧。所以,我变了。感叹最多的就是——迷茫、痛苦的人生啊!
在整个上行运动背后反映了一种价值观——上下对立。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上下对立态度?因为向上走就可以距离自己想要的更近些。因为我们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欲望”是一个偏负面的词汇,一旦用“欲望”这个词形容奋斗,那就让人感觉到说话者有一种“贬低”奋斗的倾向,甚至会觉得这个人自己“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的疑惑忧虑。我总觉得所有人都奔着上方走去,那上方能挤得下吗?那谁在下方呢?所有人的这个行动方向是无意识的呢?还是有意识的呢?追求上算不算一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