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旧闻,说是过年的时候,一男子带父母去三亚度假,租的别墅一个月5万,加上其他支出,两个月花了20多万。然而离开三亚回老家的时候,由于父母太节约,做的花卷回锅蒸了16次,还必须要和剩菜、调料一起打包带上,甚至连扫把和簸箕都要用胶带捆在身上拿走。
最终一共打了17个包裹,沉重的行李叫的车根本装不下,严重拖延了行程,最终误了飞机,损失了几千元手续费,只能被迫改坐火车回家。
看完令人啼笑皆非,对新闻中主人公的父母也感到有点悲哀。不懂享受生活,挣再多钱有什么用?
很多人都想赚钱,想赚大钱,可是一些人在只想着赚钱的同时却忽略了还要学会怎样花钱?学会花钱才是提高生活幸福度的关键一点。有钱不会花,不仅痛苦,甚至会丢命。
比如老理还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人开着几十万的车,结果因为一二十块钱的停车费,和停车场的保安大动干戈,保安一怒之下把车主捅死了。因为一二十块钱的停车费,结果丢了命,你说值不值?
与其说是因为一二十块钱丢了命,不如说是因为因为金钱观、价值观而丢了命。
可以说,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科学合理的金钱观。比如有些人买车买房的时候,豪情万丈,一掷千金,基本上不会讨价还价。可是日常生活中却为了买菜的几毛、几块钱,斤斤计较,美其名曰勤俭节约。而实际上,买车买房如果能优惠几千或几万的话,够买多少次菜了!
可是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却很普遍。因为买大件东西,毕竟在人的一辈子中也没有几次,所以导致人们对大额资金其实并没有直观的概念和体验。反而是对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经历的一些小钱却非常敏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这却让我们经常因小失大,比如开头故事中的老人因为舍不得一些杂物,导致最后损失了几千块手续费,而这些杂物本身可能也就几百块钱。
如果改变金钱观、生活观、消费观,生活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说房子不大不小,舒适够用就行,如果非要强撑面子买豪宅,那么可能多花了几十几百万。
如果把这多出的几十几百万,用来体验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去感受这个精彩的世界,吃好、穿好、用好、玩好,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豪爽大方些,大家都开心,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会有很大的提升。而这些事情可能也花不了多少钱。
再比如车子,当然,如果你有花不完的钱就随便买,但是如果经济能力有限,那我觉得车子其实只是一个代步工具,能够带你到达想去的地方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花费自己不能承受的金钱或者贷款去买豪车,省下的钱完全可以用来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以前还看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发财了,买了别墅,把老家的父母带到别墅里住,虽然住着千万豪宅,可是父母总是捡一些瓶瓶罐罐、废纸箱回来,把别墅里堆得到处都是。我们不能说父母勤俭节约就不好,但这确实和环境不搭呀,就像五星级酒店不能给你来一块脏抹布当毛巾、上一碗泡面当正餐吧?
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为了买便宜几毛钱的菜,而花一两块钱的公交费和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远处的超市或菜场。外人看来真是太不值了,但是他们却孜孜不倦。
有些人为了节省一点剩菜剩饭,吃了发霉变质的食物,结果导致身体出了大问题,又要花费几十倍、上百倍的医药费。有些老人为了抢超市的特价鸡蛋、排几个小时的队,结果因为劳累、推搡而摔倒骨折甚至丢命。
所以在挣钱的同时,一定要把消费观提升起来。只挣不花,或者不会花,要么就是守财奴,要么就是日子过得一团糟。
在今天这样物质充盈的时代,很少有人会饿死。可是数千年来印在骨子里的物资短缺的可怕印象,以及因此衍生出的对物质强烈的占有欲,却让人们总是处于不安全感中。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要改变、优化我们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中国人的日子,其实过得很辛苦,很多家庭辛辛苦苦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一点钱都留给了孩子。可是如果不用心教育培养孩子,孩子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没有磨炼出过硬的能力,你留再多的钱可能也会被他挥霍掉,他可能也过得不开心。
另外,我觉得一心想给孩子留家产的父母,本质上其实是既不自信,也不信孩子。你怎么就不想想孩子以后的成就会比你大?发展比你好?挣得比你多?
很多父母想着自己年轻时辛苦点,至少给孩子攒一套房。我觉得这就是害了孩子。孩子觉得反正我以后有一套房,就不用那么努力了,这反而会使孩子越来越缺乏奋斗精神,越来越懒散。
另外,你用一套房子把孩子限制在了某一个地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如果没有房子的束缚,而把这些钱花费在对孩子的培养和人生发展之上,眼界更宽广、素质更突出的他,可以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选择他向往的地方去工作、生活。
挣钱的最终目的是要把钱花出去,如果不花出去,钱也就和废纸没什么两样。当然,每个人的标准和追求不同,有些人只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看着账户上的数字不停上涨就很开心。有些人是追求事业,赚钱只是事业的副产品。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想一想,挣钱到底是为了什么?挣钱之后该怎么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