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肆虐全球已经接近两年,有许多人经历了生命的威胁甚至死亡,也有许多人经历了家庭的经济震荡,当然也有少数人财富暴涨一下子实现了财务自由。我和家人的生活有幸没有因为疫情受到太大影响,而值得感恩的是又多了许多与队友、孩子相处的时光,适应了新的工作方式。不知道是年龄还是阅历的缘故,感觉到这两年个人在思维和心态层面都在发生着变化。在这一年一度的辞旧迎新的时刻,想起过去两年都是在这个时候连续离世的两位故友,深深的想念他们。而面临着即将到来的35岁和二宝,心中少了些焦虑,多了些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真的思考下一个五年该如何度过。
回首过去的十年,博士毕业,进入学校做一名知识的传播者,进入职场以后才发现这样的生活并不如我意,曾经踌躇满志的我开始意识到多年的象牙塔生活已经让我失去了烟火气,对这个社会知之甚少,更不明白该如何规划以后的人生。30岁之前有很多的焦虑,职业找不到方向,家庭依然两地分隔,奔波动荡,看不清楚未来在哪里。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高中阶段曾立志从医的我有幸遇到了功效营养医学,虽然跟自己多年所学并不相关,但是因为有着兴趣的引导自然学起来也就不觉得枯燥,反而很喜欢这样一个非常实用的方向,就这样在工作之余学习营养、减肥、慢性病管理,一边斜杠着一边摸索未来的路。
财务管理 vs 健康管理
七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从一个对健康一无所知的人,到成为家庭全优健康教练,利用个人所学和背后的专业医学团队帮助到了自己、家人、朋友,和很多素不相识但有健康需求的人。经历疫情,没有人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醒的认识到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财务才能让一个家庭经历住考验。朋友圈当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积极努力的在职场拼搏和钻研投资,这一代的中产阶级几乎都在努力的希望能够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追求“财富自由”的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甚。对比下来,在健康方面,多数人的理念还是非常的落后,以为就是生病了去找医生,没有意识到医生只是扮演了“消防员”的角色,医生管理的是疾病,而且多数还是急症,而健康管理是完全不同的,更侧重日常的养护和优化生命质量的层面,更加尊重身体自然的规律,也更需要个人和家庭的学习和配合。而很多中产家庭的身体健康指数跟财务健康指数严重不匹配。在投资方面,几乎每个人都有复利效应的常识,所以投资要趁早开始做,而在健康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即使在我这个年龄的朋友当中,很多人已经有肥胖、胃病、胆结石、脂肪肝、高血脂、高血糖、甲状腺问题等,还有不少人被长期的睡眠不良、腰酸背痛、便秘所困扰。而很多的问题在目前西医中无解,很多人也自然而然的认为这应该就是一个正常的状态,殊不知年轻时的这些问题等到中年以后只会变本加厉。
因为做健康管理,自然而然的接触到了很多的中老年人士,当我真的了解了这个群体的糟糕的健康状况以后,我被深深的震惊。以前看着长辈们在我们面前似乎都还挺好,但真的学习健康管理,开始认真关注他们的健康以后,甚至亲自带他们体检,帮他们分析体检报告,才知道爸爸被多年的骨刺困扰,动脉粥样硬化,妈妈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关节不舒服也是常有的事,公公三高十几年每天要吃三种药,这才是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而他们觉得年龄大了就应该这样,在子女面前更是从不表露自己身体的任何不适。以前总觉得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当我真切的体会到这个数字背后是对于自己身体的越来越无力掌控和生命质量的退化以后,我迫切的意识到健康管理必须从当下做起,如果想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依然能够拥有“健康自由”,持续做自己热爱的事情、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从现在起就开始管理自己的健康,让身体能够始终保持在优秀的水平,而不是60分及格万岁。就像财富的复利效应一样,人生的知识和阅历也同样如此,如果我在70、80岁还能拥有健康的体魄,继续传播自己的知识和能量,这又是何等幸福的事?
妇幼群体的健康现状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也是最累的职业,她们也常常是整个家庭中要同时兼顾很多角色、照顾一家老小而又最忽略自己健康的人。很多宝妈朋友,多数都还是30几岁很年轻的妈妈们,经常都是满身的疲劳、腰酸背痛、睡眠不好、月经不调、偏头痛等等,很多女性甚至出现了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问题。而在我接触到的孩子中,经常感冒、发烧的不在少数,湿疹、过敏、哮喘等也都是常见的问题,大一点的常有视力问题、身高发育问题等。这还不说家里的长辈们的身体状况,据我的了解和目前的统计,几乎每一家都有糖尿病、三高、癌症或者其他的慢性疾病。看着一句句朋友发来的新年祝福语都是健康平安,但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心里有底知道如何把握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而跟朋友们的沟通中,发现多数人都没意识到每日摄入的盐可能严重超标,也不知道如何阅读食品标签,什么是低糖压饮食等。而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没有一个懂健康懂营养的人或者有专业的指导,难以想象一家人的健康要交付与谁。
孩子的健康起跑线在哪里?
前两天在我常常关注的育儿公众号里的妈妈因为孩子从小太难带,除了是个高需求娃,还经常生病,妈妈甚至为了照顾孩子,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导致手术住院。虽然不同的孩子确实存在差异,但是很少有人去问孩子的这些表现真的是天生的吗?仅仅是运气不好生了一个难带的娃?一个孩子的健康起跑线究竟是在哪里?即使在我身边接触的高学历的人群当中,大家对于备孕的意识也仅仅停留在要补充叶酸这点最基本的常识上。一个孩子的健康其实从妈妈怀孕前就开始了,科学孕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生活方式和功效营养配合让父母的生殖细胞质量更高,把更好的基因传递下去,孕期如何提供一个好的供胎儿发育的心理生理环境,最大可能的减少有害因素影响基因表达的可能性,同时根据胎儿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来保证优质营养素的供给,这样才能为下一代打下一个好的根基,受益终身。就在今天刚看了一篇公众号的文章,一个妈妈花了九年的时间做了十多次取卵,才顺利的怀孕生下了一个孩子,了解过做试管婴儿的朋友们相信都可以想象这中间的艰辛。而这位妈妈之所以怀孕生子的路这么曲折,是有先天的卵巢发育不良,我也注意到了这里面的一个细节--她的妈妈在生下她的哥哥三个月的时候就怀了她,而怀孕女孩的话在胚胎时期约3~6孕周时她的卵巢已经开始形成,在出生之前卵巢中已有数百万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那个年代本来营养条件各方面就不好,加上刚生产完身体还未恢复就怀孕,可想而知这中间又有多少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在影响到这个孩子未来的健康,出现先天性的一些器官功能上的发育不良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践行中更新思维
回想这几年来,虽然年龄在增长,加上生养孩子,我的身体状况却明显比30岁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那个时候虽然只是上班,却经常很累,睡眠质量也不高,加上贫血和每个月的痛经,虽然谈不上疾病,但是亚健康问题真是不少。而现在可以做到每天倒头就睡,睡醒了精力充沛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以前的亚健康问题都不复存在,甚至以前冬天经常手脚冰冷,现在也不那么怕冷了。尤其让我感恩的是在怀老大之前便接受了最先进的科学备孕指导,怀孕、孕期都是异常顺利,老大也非常的健康,没有小宝宝常见的黄疸、湿疹、过敏,一直健健康康,从小几乎不生病。在抚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不同家庭在健康层面的巨大差异,一个是关注健康系统学习健康管理知识的圈子,一个是普通的圈子。在我个人的体验和其他认真按照科学孕育指导的妈妈中间,不完全统计至少也有几百例孩子,孩子们普遍都很健康,小婴儿时期很少有黄疸、湿疹、过敏、频繁哭闹之类的问题,而妈妈们经过之前的科学孕育和产后恢复的指导,在产后恢复方面也非常快,腰酸背痛、疲劳、失眠的问题也很少。而这一个懂健康和践行健康理念的圈子里,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远远高出一般人,大家对于健康的认识早已不是“不生病”,而是关注更优的生命质量,努力的实现”无龄感" (虽然年龄增加但是丝毫没有感觉到衰老),走向真正的“健康自由”。
从践行者到传播者—打造“健康自由”生态圈
2022年我给自己的两个关键词,“他人的力量” 和“有价值的输出”。这几年有幸在一个健康的生态圈里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我无比的感恩自己和家人能够有机会逐步迈向“健康自由”,也有幸一点点的帮助到了一些愿意改变思维观念的朋友逐步升级了自己的健康。未来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一定是一个长寿的时代,而寿命的延长只有配合科学系统的健康管理才能实现更优的生命质量。在今后的五年我想把我汲取的这些健康的知识能量持续的输出,尤其是自己所学所经历的真实故事逐步的整理和以短视频的方式分享。2022年我将从我最关注的妈妈和孩子们这个群体的健康相关的内容做起,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真正赢在健康的起跑线上,让更多关注健康的妈妈们能够精力充沛而不是疲于奔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