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时候,我很小的时候,学过一首古诗,里面有一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与这首诗同时的还有“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似乎还有“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那个时候,我学会了同情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养蚕,却只能穿破衣服;不养蚕的人可以遍身罗绮。那时候,隐隐约约有点仇富。可见,仇富的心理是教育导致的。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后,这些诗就从小学课本里删除了。生活水平好转了,我也不仇富了。社会需要斗争的时候,就需要鲁迅;需要和谐的时候,就需要郁达夫。
后来,知道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用来比喻教师的奉献精神,还比喻各行业里兢兢业业奉献的人们。本意大约是写爱情的,后来被人们广泛的用来表示奉献。我不知道其中的因果,但深深的被蚕感动了。同时感动我的还有蜜蜂,采花酿蜜给人吃。那时,读诗感动到哭。
再后来,听说一句诗“为谁辛苦为谁忙”,我找到的回答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心情瞬间有点不好了。蜜蜂冬天没有蜜吃,蜜被人类捞起来了,人给蜜蜂吃糖。人是这样残暴的。
再后来,听说“破茧成蝶”这样的词语,又为蚕感到欣慰了,毕竟,辛苦以后可以变美丽。丑小鸭可以变天鹅。丑男变帅哥,丑女变美人,罗圈变大长腿。牺牲一个茧,值得。
再后来,考察了一下资料,发现,蝶是没有茧的,蝶只有蛹和少数几根丝,不需要破茧成蝶。一来没有作茧,无茧可破;二来,它本来就是蝶,蛹直接变蝶,不需要破茧。而蚕破茧以后,变成的不是蝶,而是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幺蛾子。于是,又为蚕感到惋惜。深深失望。
再后来,知道养蚕的人是不允许蚕破茧的,变成蛾子飞出来也不可以!因为,蚕弄破茧以后,蚕丝就全断了。人会在蚕茧做好以后,连茧带蚕一起煮了,然后抽丝出来。蚕死了。我绝望了。
这个时候,我又恨起养蚕的人,他们如此残忍,活该没衣服穿。我也恨有钱人,因为他们购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姚明如是说。但他们告诉我:“你吃的鱼也是生命,你吃的肉也来自动物,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我又无言以对。于是,我决心素食。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说蚕的坏话。让我感觉蚕是一个“有缝的鸡蛋”,“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人类是苍蝇,叮上了蚕。于是蚕是有错的,只能自认倒霉。
出于对蚕的同情,我不认为蚕有过错。我深深憎恨人类,憎恨“苍蝇不顶无缝的蛋”这句俗话。这句俗语简直可以成为恶人侵犯善良者的万能借口,可以成为歹人侵犯大长腿美女的充分理由。
最早的时候,我反对穿化纤制品,以为那会毒害人的身体。当我知道做一件蚕丝衣服要煮很多蚕以后,我又反对穿丝制品,喜欢化纤和棉花制作的衣物。我觉得,蚕丝制品代价太高,要牺牲很多很多的生命。代价太高,不是价格太高。是花费了大自然中太多的生命,不是花费了我太多的钱。
“不是大自然中的生命,是我喂养的。”他揪住了我的错。我却想起了,历史上饥荒的时候,易子而食的人类。好吧,你养的,你想吃就吃吧。
妻却喜欢蚕丝的被子。她在旅游的时候,被导购和导游忽悠,认为蚕丝很好很好,可以改善睡眠,养颜美容,延长寿命,无所不能。我也不能告诉她,我对生命是如何的敬畏,我是如何的不忍心盖这样的被子。我不能告诉她:我会梦到很多的蚕爬来爬去,这样的噩梦一次次让我难眠。
后来,看了刘亦菲主演的《夜孔雀》,知道有原来也有人敬畏和尊重蚕的生命。顺带着,我也喜欢刘亦菲了,不管演技如何,她尊重生命的态度我喜欢。
再后来,学了些生物学,知道,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都会繁衍下代。植物能够繁衍,植物也有生命。于是,我不再纠结于吃荤吃素的问题了。我像从前一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一样的是,我更加珍惜每一滴酒,珍惜每一块肉。知道“美酒不可糟蹋,佳人不可唐突”。
生物圈中,食物链上,本来就有生命之间的相互吞噬。自然的法则是这样的,生命的法则是这样的。能够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是幸运的。人是进化到完美的,是层次高的。
蚕好歹比桑树层次高一点,落在人的手里是无奈的。狮子老虎还会被人圈养在动物园呢,何况小小的蚕。蚕,你就认命吧。
既然人大多吃鱼,我只希望人们杀鱼的时候,动作利索点,让鱼少受些痛苦。让卖鱼的代杀好了,再不要用草绳穿着鱼唇,拎着回家,也不要用小塑料袋,闷着回家。吃蔬菜的时候,要爱惜,不能浪费粮食,那些也曾经是生命。
江南,小河边,一个温婉的江南女子,蹲在岸边,手里戴着珍珠的手链,右手执剪刀,左手持鱼,她正在用剪刀温柔的杀一条鱼。这个画面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时候,我同时想起了江南女子执绸的伞,挂丝的披肩,穿美丽的旗袍,高高的站在半圆的拱桥上,作水乡丽人的姿势,旗袍下露出白净的大长腿。这个时候,我也想起热水中煮的蚕。
食,色,性,以及生命。